2012-06-08 01:28:2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新江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新江 發自北京
昨日中國基金業協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年會在京召開,這標志著中國公募基金行業首個自律組織正式成立。
由于基金行業近年來發展減速,行業人士在會上關注創新與改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除了引導基金公司和行業從業人員加強自律,業內人士多期待協會能夠解決渠道瓶頸、增加信息服務、降低推廣成本等問題,受訪基民則更加關心申贖費率和管理費率是否會順勢降低。
創新與改革是主旋律
昨日上午,國內多家公募基金公司、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托管機構、評級機構等均參加基金業協會舉行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年會。
在年會上,不少行業人士提及行業創新的問題,也顯示出對基金業協會成立之后的期待。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指出,基金公司要牢固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設計出一些跑得贏通脹,風險不太大的產品,同時也為高端客戶提供高收益高風險的產品。
在此前一天下午舉行的主席團會議上,原基金部主任孫杰已正式當選基金業協會會長,原華夏基金總經理范勇宏當選為協會兼職副會長,南方基金總經理高良玉當選為監事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基金業協會的會員包括基金公司、基金托管機構、基金銷售機構、基金銷售支付結算機構以及基金評價機構等五類機構,這也是中國資本市場涵蓋整個基金產業鏈的首個行業自律組織。
據業內人士透露,后三類機構有可能在協會的理事中沒有席位。按照基金業協會此前的擬定思路,理事會的規模為30人,其中基金管理公司會員理事21人,基金托管機構會員理事4人,非會員理事為5人;監事會規模為5人,其中基金管理公司會員監事4人,基金托管機構會員監事1人。
行業人士三大期待
“基金業協會的職能不應該單純地通過組織資格考試和培訓等收取費用。”作為行業自律組織,多位基金公司人士受訪時的期待主要集中的三個方面:解決渠道瓶頸、增加信息服務、降低推廣成本。
“收費和服務應該對等。”昨日北京某基金公司人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按照基金業協會的規定,基金公司的入會費定為10萬元。年費將按照基金公司上年營收的千分之二來征收,最低不低于2萬元,最高不超過60萬元。實際上,據一些基金公司內部人士透露,這種情況下,基金公司一般都是每年繳費60萬元。
在基金業代表發言過程中,范勇宏表示,基金公司是一個科技公司,不是加工廠;晨星亞太CEO張曉海通過分析美國基金業發展的經驗指出,持有人利益優先、低費率、專注于特色優勢領域和長期投資理念等是行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協會領導成員多數來自監管層“委派”,使得基金業協會半官方的意味濃厚,而非由市場的主體人士擔任,可能會主要承接監管層下發的一些執行性措施。
對于多數投資者來說,關心的則是基金費率能否降低,能否穩定目前基金行業人員流失嚴重的現實。有研究人士則表示,期望協會能夠引導基金公司在宣傳工作中的自律行為,嚴格執行宣傳的適用原則。上述基金研究人士指出,未來基金業協會需要扮演的角色尚需要細致定位,這也取決于監管層下放的權利范圍,目前很多細節性的事項尚未出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