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9 00:15:31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袁君 發自上海
每經實習記者 袁君 發自上海
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為273915.92億元,較上月增加273.2億元,扭轉了連續兩個月下滑的局面。數據顯示,6、7月份,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余額分別為-412.05億元、-244.74億元。
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無論是減少400多億,200多億,還是增加200多億,都是微增微減,這與宏觀經濟環境的走勢是比較一致的,基本符合預期。”
周二(9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開展了8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規模較上周同期略有縮窄。分析人士稱,中秋節前銀行間市場資金面整體仍較寬松,顯示出主流機構對于中秋節資金備付需求的信心充足。
宏觀經濟環境轉好
今年1~8月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共約1.54萬億元,月均新增約1922.8億元,但新增規模持續縮減。其中,今年1月新增外匯占款6836.6億元,超過2012年全年的4946億元,創下紀錄。但進入2月后,由于美聯儲表示QE3可能在今年內退出,美元指數大幅上漲,致使新增外匯占款開始逐步走低。
5月,國家外管局下發《關于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對商業銀行境內外匯貸款實行75%的貸存比上限管理,貸存比不達標的商業銀行須持有結售匯敞口;加強對進出口企業貨物貿易外匯收支的分類管理,加大對存在異常或可疑情況企業的核查力度。受此影響,6月首現外匯占款負增長,余額減少412.05億元。
對此,趙慶明認為,“5月外匯管理局發布的相關文件,抑制了通過商業銀行渠道的熱錢流入,市場對人民幣有貶值預期;后來6月份發生的‘錢荒’,在某種程度上也強化了人民幣貶值的預期,當時資本的流出略有增加,資本的流入略有減少,結果導致外匯占款減少。”
“實際上這也是個微增。8月份中國經濟大環境有所好轉,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也有所弱化。”趙慶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但是我個人認為,6~8月外匯占款數據處在微增微減的狀態,這與宏觀經濟環境的走勢是比較一致的,基本符合預期。”
節前資金面較寬松
外匯占款由負轉正,加上財政存款增加和央行開展的逆回購操作,市場資金面整體較為寬松。
其中,央行網站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8月末財政性存款余額為41897.22億元,高于7月末財政性存款余額40498.72億元,創年內最高,當月增加1398.5億元。
9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開展了8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規模較上周同期略有縮窄,也是央行逆回購自7月末重啟以來首次降至100億元以下。中標利率依然持平于3.90%。數據顯示,本周公開市場共有央票到期40億元,逆回購到期200億元。
有債券研究員表示,中秋節前銀行間市場資金面整體仍較寬松,顯示出主流機構對于中秋節資金備付需求的信心充足,這可能是央行逆回購節前收縮的主要原因。不過,目前季末時點的資金利率依舊偏高,表明市場對中期流動性的觀望情緒仍然較濃。預計月底前央行將繼續適時調整資金投放力度,逆回購操作有重新放量的可能。
截至9月18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數據顯示,隔夜、一周、兩周Shibor分別為3.5570%、3.7490%、3.932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