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4 00:36:54
根據有效市場和 “隨機游走”等現代金融理論,當前股票的價格已經反映出公司未來的收益信息,股票價格的短期走向是不可預測的。從長期來看,市場中沒有人能夠準確判斷個股或者股市總體價格的變化。因此,對于普通的投資者而言,秉持指數化投資理念,投資指數基金無疑是一種獲取穩定收益的最好選擇。
20世紀70年代,指數化投資在美國興起,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ETF產品的出現導致了指數化投資在全球市場蓬勃發展。所謂指數投資,就是以復制指數構成的股票組合作為資產配置方式,以追求組合收益率與指數收益率之間的跟蹤誤差最小化為業績評價標準。在實踐中,指數化投資大大簡化了投資過程。投資者不需要花精力和時間去搜索買賣眾多的股票,只要通過買賣指數基金,就可以買賣一籃子股票,而收益卻并不比大多數辛苦轉戰的投資者差。指數基金投資的核心理念就是以被動方式分享市場收益并承擔市場風險,這類似于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道家理念,即“道法自然”。
以美國市場為例,在過去十年中,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收益率高于85%的主動型基金收益率。在過去二十年中,以標準普爾500指數化的基金總體上勝過98%的主動管理型基金。因此,在長期內,美國市場上的任何投資者選到優于市場平均收益率的主動基金的概率只有大約1/50。
與主動型的基金相比,指數基金主要具有如下優勢:
第一,指數基金可以有效分散投資風險。由于指數基金廣泛地分散投資,任何單個股票的表現發生波動都不會對指數基金的整體表現構成大的影響。指數投資按指數構成構造投資組合,能有效地降低非系統風險。
第二,指數投資的運營和交易成本低廉。指數投資的最大優勢在于成本效率,由于省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選擇股票,并且基金一般不會對投資組合進行頻繁調整,所以其往往具有較低的管理運作費用和交易費用。
第三,策略透明。與主動型基金主要依賴基金經理的選股和擇時能力不同,指數基金的投資策略相對比較被動且透明。除了會在成分股權重上略作調整外,指數基金(特別是ETF)的投資組合均嚴格按照標的指數的成份股權重配比,以控制投資的跟蹤誤差。投資者能夠及時和全面地知曉產品的特點,并結合自身風險偏好以及對市場的判斷決定是否持有產品。
第四,資金利用效率更高。與主動投資基金相比,指數投資的資金幾乎全部用來跟蹤基準指數,不存在現金拖累問題,資金利用率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