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4 00:50:40
“單純依靠一個車型的增量,最后會陷入價格競爭。未來的良性發(fā)展方向必須是,根據不同用戶的需要,創(chuàng)造更多、更細的細分市場。”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黃琳涵 發(fā)自上海
每經記者 黃琳涵 發(fā)自上海
在競爭對手上海通用剛剛引入科魯茲掀背車,并表示將推出更多衍生產品后,上海大眾立刻擺出了“家族式”攻勢備戰(zhàn)。
隨著11月5日上海大眾朗逸家族在廣州上市,朗逸家族成員由此前的兩款產品迅速擴充至六款。
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銷售與市場執(zhí)行副總經理、上海上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賈鳴鏑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單純依靠一個車型的增量,最后會陷入價格競爭。未來的良性發(fā)展方向必須是,根據不同用戶的需要,創(chuàng)造更多、更細的細分市場。”據悉,家族式發(fā)展策略未來也將逐漸覆蓋至大眾其他級別產品。
A級車家族攻勢展開/
“A級車是國內最大的汽車細分市場,占到總體市場38%的份額,去年和今年增速最明顯的也是A級車市場。我們希望提供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不再將A級市場視為‘一個’市場。”賈鳴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根據蓋世汽車網整理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占車市比重最大的轎車市場同比增長僅為一成,增速低于乘用車平均水平。但A級車市增長較快,今年1~9月銷量累計500.57萬輛,同比增長19.3%。
在至關重要的A級車陣營,上海大眾早已率先啟動了“軍團式”作戰(zhàn),通過新桑塔納、明銳、昕銳、朗逸等車型分別布局A+、A-、A等主流細分市場。事實上,目前幾乎所有主流汽車企業(yè),都在A級車陣營中至少布局了三款針對不同細分市場的產品。
按照計劃,上海大眾今年的銷售目標為150萬輛,到2015年將達到200萬輛。
為了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上海大眾選擇了將這一策略發(fā)揮到極致,而切入口鎖定在了其A級車產品中表現最好的朗逸上。乘聯(lián)會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朗逸的累計銷量約為33萬輛,占其整體銷量的1/4。
在新成員到來后,Lavida家族的細分產品有新朗逸、新朗逸運動版、朗行、朗行運動版、朗境等共6款。加上其他在售產品,其A級車市場產品已超過10款。
乘聯(lián)會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上海大眾A級車共計銷售70萬輛,在整體轎車市場中占比為7.2%,同比提升了1.7個百分點。同期,上海通用A級車共計銷售63.2萬輛,占比為6.5%。
細分戰(zhàn)略將全面復制/
在A級車陣營實現了高密度的布陣之后,上海大眾也決定將此種產品策略沿用到其他細分市場,例如B級車、SUV等產品。
如何“見縫插針”、填補空白市場是上海大眾產品發(fā)展路線圖中的中心思想。
隨著保有客戶更新需求不斷上升,上海大眾的高端產品瓶頸也開始凸顯。賈鳴鏑表示,“上海大眾每年有近40萬中高端車型客戶,如帕薩特和途觀等車型的客戶在更新車輛時,如果沒有后續(xù)產品可提供,有可能會流失到整個大眾集團以外,甚至很難留在奧迪。”
據了解,未來兩年上海大眾除了要推出一款定位于A+、B-級的全新轎跑車外,還要正式啟動其籌備多年的高端車計劃。
在高端車型正式到來前,上海大眾的鋪墊工作已經展開。今年9月,上海大眾宣布在全國部分一、二線城市及主要的三、四線城市銷售渠道引入進口途銳和T5Multivan。
對此,賈鳴鏑表示,“上海大眾的C級車和大型SUV等高端產品大概會在兩年之內上市。我們需要保證銷售網絡具備這樣的能力來銷售高端車型,因此,我們希望銷售網絡能早一點介入準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未來兩年,大眾品牌將有七款大產品推出,其中包括全新帕薩特、全新朗逸、全新途安、全新途觀、C級車、B級SUV,以及A+車型等。
備戰(zhàn)2015年200萬輛目標/
按照上海大眾的規(guī)劃,到2015年銷量將達到200萬輛。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待破的就是產能瓶頸。目前上海大眾安亭、南京、儀征幾處工廠的合計產能為145萬輛,原定于明年投產的寧波工廠已于今年10月24日正式投產。加上計劃于2015年建成投產的長沙工廠30萬的產能,上海大眾2015年的產能儲備有了保障。
其次是在營銷策略上,除了繼續(xù)堅持“南方戰(zhàn)略”,強化其還有待提升的華南市場外,三、四、五線城市也成了上海大眾瞄準的新箭靶。
賈鳴鏑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渠道下沉遠比想象中困難。上海大眾的解決方案是,將市場交給經銷商,并同時引入競爭機制。“我們要求經銷商鋪設下一級網點,比如投資規(guī)模小,但具有銷售服務功能的直營店。在四五線城市,地區(qū)市場由經銷商負責。”
這樣做的好處是,上海大眾不用直接大量擴增四、五線城市網點數量,卻又能使得消費者的接觸點在不斷增加。
據了解,明年上海大眾的4S店數量將從目前的660家增加至700家以上,包括二級網點在內,網點數量會達到近1000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