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7-13 00:04:11
東方匯富高級合伙人、創豐資本管理合伙人彭震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分豆不等基金將通過和創業大賽的合作,不斷挖掘優質的大學生創業項目,通過資金、資源支持幫創業者降低創業死亡率。
每經記者 趙娜
在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景的號召下,越來越多的創業力量從校園中誕生。
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由東方匯富旗下創豐資本以及分豆教育旗下分豆云創投聯合發起的“分豆不等天使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分豆不等基金)啟動。據了解,該基金取自“奮斗(分豆)不息,創業不等”之意,規模1億元,將主投大學生創業,圍繞移動互聯網、智能硬件、020與電商、文化傳媒幾大領域投資。
東方匯富高級合伙人、創豐資本管理合伙人彭震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分豆不等基金將通過和創業大賽的合作,不斷挖掘優質的大學生創業項目,通過資金、資源支持幫創業者降低創業死亡率。
欲把孵化器推進高校
據了解,分豆不等基金將分四期募集,目前已完成首期1000萬元的資金募集,第二期2000萬元資金正在募集中。
“我們搞這個基金,資金規模一個億雖不大,但是意義很大。為什么是天使輪(投資)?天使可能每個項目投的(金額)少一點,但投的項目數量會很多。”東方匯富董事長闞治東表示,和分豆教育共設的這支基金,是東方匯富首個設立在北京的基金,希望這支基金未來在規模上能做得更大。
分豆教育董事長于鵬稱,分豆不等基金的成立符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概念不斷升溫的時代背景,目前專注投資大學生創業的基金很少,并且多數基金是等著創業者找上門來,該基金將一改既有模式,主動尋找創業者,在高校里建立孵化器。
“對于大學生創業者來說,可能他們學校教育已經結束,但是他們的創業課程才剛剛開始。”在于鵬看來,前期大學生群體只要“有夢想,有愛心,有責任心”就沒問題,其他短板后期可以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與其他早期天使基金類似,分豆不等基金也將為創業者提供項目孵化、創業教育、技術指導、資源對接、人才培養等增值服務。下一步還將與教育部參與主辦的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合作,投資在比賽中脫穎而出的團隊和項目。
此外,該基金同時成立了公益性質的分豆·秦風創業學院,闞治東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投資人會跟著熱點和大勢走。每一段時間的熱點都不一樣,新三板和互聯網的相關項目可能是其團隊在這一兩年多加關注的領域。“互聯網+”簡單說就是要注意戰略性新興產業板塊,他們會做更多的鋪墊工作。因互聯網人口基數大,相對而言相關項目在中國市場的成功率更高。
提高成功率關鍵在扶持
“初創企業前三年的死亡率超過60%,大學生創業的死亡率會更高。”彭震透露,要降低這一風險,更關鍵在于扶持,同時成立創業學院的目的就在于此。而從有了想法到產品成型的這一過程會發生無數變化,都需要資金支撐,未來東方匯富旗下基金會在天使輪后,繼續提供A輪、B輪等后續支持。
另一方面,BAT級別的互聯網企業里,如騰訊就在以眾創空間做“全要素”創業孵化器,為創業者提供線上流量、技術、營銷,以及線下的物理空間、輻射資源等支持。
彭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金融投資和產業投資依然有差別。分豆不等基金跟BAT的投資孵化各有優勢,BAT投資更多的是服務于各自主營業務,可能還會占股,而該基金僅是通過扶持幫助創業者做大,“至于創業者做大后,是想自己上市還是賣給BAT,我們都可以接受。”
業內還有另一種觀點,稱大學生蜂擁創業進入了誤區,因為這一群體敢想敢做的同時缺乏經驗和閱歷,一旦創業失敗或許更難承受現實與理想的落差。
去年底,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成為天使投資人,與投行家盛希泰共同成立洪泰基金。俞敏洪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直言,自己每天接觸的大學生項目非常多,但95%都沒有創新。
俞敏洪稱,項目缺乏創新其實是正常現象,但需引起注意的是,創業失敗的比例會隨創業者變多而增長,畢竟這個世界需要的商業模式和成功比例是有一定量限制的。針對大學生創業,最需要的是政策跟資金支持。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