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8-07 23:57:04
怡康醫藥門店數量優勢使得廣電網絡對其青睞有加,或有助于廣電網絡數字電視等產品銷售,但如此“互聯網+大健康”不免有概念大于實質之嫌。
每經編輯|李菲菲
每經記者 李菲菲
互聯網+風潮,儼然愈演愈烈。
廣電網絡(600831,SH)昨日(8月6日)公告,為緊抓互聯網醫療及健康行業發展機遇搶占市場,公司與西安怡康醫藥連鎖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怡康醫藥)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對于此次合作,廣電網絡稱“是公司探索’互聯網+大健康’新興業態的重要舉措”。
利用本身網絡優勢,借力“互聯網+”概念加碼醫藥電商,廣電網絡此舉似乎順理成章,然而其協議內容卻不免概念大于實質之嫌。
公告內容顯示,廣電網絡將利用怡康醫藥的線下實體門店及線上平臺資源,宣傳、代理本公司數字電視、寬帶及其他相關業務,此外,公司為怡康醫藥提供網絡支持。
借助平臺賣產品,廣電網絡“互聯網+大健康”到底是概念還是噱頭?對此公司相關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并未直接回應,表示此次合作“拓寬了公司產品銷售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陜西省互聯網業務運營商之一,廣電網絡面臨著業務結構單一的困境,長期對“收視費收入”的依賴使得其對業務范圍拓展的需求頗為強烈。
廣電網絡試水“互聯網+大健康”
昨日,廣電網絡與怡康醫藥在西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借助彼此在高清互動電視云平臺與云醫生方面的優勢,聯手打造基于互聯網的健康智慧平臺。
依托自身網絡優勢牽手連鎖藥企試水“互聯網+大健康“似乎頗具看點,但實際業務合作則不免噱頭之嫌。公告內容顯示,廣電網絡將利用怡康醫藥的線下實體門店及線上平臺資源,宣傳、代理本公司數字電視、寬帶及其他相關業務,同時公司為怡康醫藥提供網絡支持。
利用平臺賣產品?廣電網絡的此番“觸網”不免讓人一頭霧水,究竟是概念還是噱頭?
對此,公司相關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并未直接回應,表示此次合作“拓寬了公司產品銷售渠道”。
公司資料顯示,怡康醫藥成立于2002年7月,注冊資本1380萬元,是陜西省醫藥連鎖龍頭企業,在全省擁有600家實體連鎖藥店,主要從事藥品零售及批發業務。
怡康醫藥門店數量優勢使得廣電網絡對其青睞有加,或有助于廣電網絡數字電視等產品銷售,但如此“互聯網+大健康”不免有概念大于實質之嫌。
值得注意的是,廣電網絡今日盤面情況亮眼,開盤報14.60元,截至收盤,漲幅9.99%報15.86元,封上漲停版。
有線電視業務單一急待拓展
事實上,自今年2月獲準開展互聯網接入業務以來,廣電網絡借助其互聯網牌照展開諸多嘗試。
8月5日,上市公司下屬子公司陜西華通文化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擬出資1000萬元設立互聯網金融全資子公司,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和互聯網金融投資業務。對于此舉,廣電網絡亦稱之為“推進“互聯網+”戰略的積極實踐”。
廣電網絡在“互聯網+”領域頻繁試水所謂幾何?梳理其主營業務情況不難發現,公司長期業務結構過于單一,對收視費收入來源依賴度較高,對業務范圍拓展的需求頗為強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公司年報發現,其中“收視費收入”占比超過營業收入的半壁江山,廣電網絡在《2014年第一期中期票據募集說明書中》坦承“對收視費依賴度較高,對公司收入產生一定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年報數據顯示廣電網絡近三年來收視費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逐年縮減,2012、2013、2014分別為72.51%、68.74%、60.87%。
除此之外,作為陜西省互聯網業務運營商之一,“三網融合”背景下其有線電視網絡業務壟斷的局面已然破局,三大運營商帶來的沖擊亦使得廣電網絡拓展業務范圍的渴望更為強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