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9-17 16:14:31
近日,由中華環保聯合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主辦的第十一屆環境與發展論壇 “2015綠色金融暨生態城市產業化發展分論壇” 在京舉辦。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記者 李彪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市場投資的“牛鼻子”牽在誰的手里?
近日,由中華環保聯合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主辦的第十一屆環境與發展論壇 “2015綠色金融暨生態城市產業化發展分論壇” 在京舉辦。圍繞經濟新常態下的政策方向、行業現狀、融合趨勢等問題展開探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惠介紹,應當依靠市場的力量發展綠色金融,法律環境的構建顯得極為重要。
對于商業性的金融機構來說,如果不能為其創造良好的執法環境,一些違法違規高污染高排放的企業得不到懲罰,對于金融機構來說,其所帶來的影響一定是負面的。”張承惠說。
負面影響的后果是金融機構的信貸投入到高排放的企業,還能得到高回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綠色金融的整體推進并不好,對此最為熱情的也主要是集中在一些環保執法推進較好的地區。
環保執法助力綠色金融發展
中國關于綠色金融發展的法律還不夠健全,特別在執法方面的力度還不夠,張承惠建議,綠色金融的發展要更多地依靠市場的力量,而非行政力量。
張承惠介紹,依靠市場的力量發展綠色金融,法律環境的構建就顯得極為重要。在某些基層地區,綠色發展的理念還沒有樹立起來,執法力度不嚴,有法不依等情況還比較普遍。
“對于商業性的金融機構來說,如果不能為其創造良好的執法環境,一些違法違規高污染高排放的企業得不到懲罰,對于金融機構來說,其所帶來的影響一定是負面的”,張承惠說,負面影響的后果是金融機構的信貸投入到高排放的企業,還能得到高回報。
她強調,要依靠構建一個強有力的執法環境,使得一些企業、一些項目一旦出現高污染就會受到嚴厲懲罰,其間接可使金融機構考慮投資風險。
實際上,綠色金融的概念并不新鮮,早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當時的聯邦德國就成立了世界第一家政策性環保銀行,命名為“生態銀行”,專門負責為一般銀行不愿接受的環境項目提供優惠貸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綠色金融概念雖然具有較強的前瞻意義,但是,多年來發展仍“不溫不火”,直到近年來才引起較高的重視。
今年6月,中國銀行業協會26日發布《2014年度中國銀行業社會責任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末,銀行業機構綠色信貸余額7.59萬億元,其中,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余額較年初增長15.67%達6.01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建設銀行發布統計消息顯示,今年上半年,該行綠色信貸余額5998.49億元,較年初新增1127.32億元,增速23.15%。
于此同時,一些中小銀行也逐步發力綠色信貸,發放綠色信貸的資金規模也在快速增加。
超百萬億綠色金融需求市場如何護航
今年9月,國合會綠色金融改革與促進綠色轉型研究中外方專家第三次會議上,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課題組組長陳雨露表示,對資金需求做了兩個時間段的預算,計算了2015至2020年以及2015至2030年的綠色融資需求,并將資金需求劃分為“低方案”、“中方案”和“高方案”,按照“高方案”2015至2030年綠色融資需求共計可達123.4萬億元。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發展綠色金融的意義深遠,在一些業內專家看來,有效的綠色金融體系可以使有限的財政資金撬動幾倍乃至十幾倍的社會資本投入綠色產業,不僅能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經濟增長潛力,而且有助于加速經濟結構的綠色轉型,實現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雙重目標。
但是,缺乏系統、完整的綠色金融體系仍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張承惠指出,除了法律方面的問題外,中國綠色金融發展中還存在其它五個方面的問題,包括:理念、標準、監管、政策、配套。
張承惠介紹,標準方面,對綠色金融、綠色GDP的定義要進行規范,關于綠色GDP,國民經濟的核算指標體系需要進行調整;監管方面,從國際態勢來看,更多是對金融機構所持資產未來風險的評估,建議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其他類型的資產質量進行評估,比如銀行投資的火電站資產是否存在風險;政策方面,需建立一套清晰的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的政策。不僅包括直接的稅收減免,還包括間接的支持,如:為綠色企業開辟一個上市的綠色通道,為其上市融資、發債融資創造一個好的政策環境;鼓勵投資人購買綠色產品等。
此外,張承惠建議,配套設施方面,需要有公信力、專業化機構評估,為金融機構做配套工作;建立綠色資產的流轉平臺,滿足金融機構的流轉需要;建立專業的咨詢服務,不僅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更多的是為消費者提供資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