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1-20 00:39:59
新年伊始,中銀收益混合基金與中銀增長混合基金雙雙獲批在港銷售,其管理人中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躋身獲準“南下”的內地基金公司之列。
中銀基金此輪獲批的是兩只權益類產品——中銀收益混合基金和中銀增長混合基金,都是業績長期優異的“長跑健將”。如果投資者在歷史最高點——2007年10月16日申購了中銀收益與中銀增長,持有至2015年12月31日,歷經牛熊轉換,又遭遇2015年中以來的巨幅回調,依然能分別獲得85.85%和45.31%的收益,而同期的上證綜指跌幅達41.31%。這類周期較長、業績持續優異、管理團隊較為穩定、風控流程嚴格的基金,正是包括香港投資者在內的境外投資者所偏愛的產品。
憑借國際標準的投資管理團隊打造的績優產品,以及中國銀行和貝萊德兩大股東方在香港市場的管理經驗與強大平臺,中銀基金獲批在港銷售基金,可謂水到渠成。在2015年的基金業三大評選中,中銀基金連續第三年包攬了全部高端公司大獎——十大金牛管理基金公司獎、金基金·TOP公司大獎和五年持續回報明星基金公司獎,成為自2013年以來行業領先的一家連年實現“大滿貫”的公司。據悉,中銀基金公募資產管理規模從2011年末的435億元到2015年末突破2700億元,連續四年穩居行業前十,資產管理總規模更是突破6700億元。
業內普遍認為,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讓內地投資者走進真正的全球資產配置時代,內地公募基金也有望迎來近萬億資產的重置機會,內地基金公司可以借機提升投資管理水平,向國際一流資產管理機構看齊。
(投資有風險 理財需謹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