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1-20 00:40:2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余強
◎每經記者 余強
長期以來,習慣了GDP高增速的A股投資者,對于經濟數據并不敏感。不過,由于近年來經濟結構轉型,增速放慢,市場對于GDP增速的關注同樣逐步增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2015年A股跌宕起伏,不過巧合的是,在每季度GDP數據公布當日,以傳統產業為主的滬市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從這一角度來看,GDP儼然成為了股市情緒指標。
GDP變身股市情緒指標
2015年4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15年1季度經濟數據,其中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創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同季最低增速。當日,正處于牛市上升期的滬指一改上升勢頭,最終下跌1.24%。
2015年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GDP同比增長7%,彼時市場剛經歷罕見的異常波動,隨著國家隊入場,正處于反彈期。不過,就在數據公布當日,滬指卻下跌3.03%。市場似乎對這種沒有顯著變化的增速數據顯得很失落。
2015年10月19日,在國慶假期后,市場迎來金秋行情,滬指仍處于上升期。三季度公布GDP增長6.9%,成為2015年前三季度增長最慢的一個季度,對于已經開始下降的GDP增速,滬指依然下跌了0.14%。
低增速或逐步被市場接受
從2015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公布當日市場的不同程度反映來看,宏觀經濟數據對于市場仍然有一定影響,特別是近年經濟結構轉型,增速下滑,市場對于經濟數據更為敏感。另一方面,從上述三次數據公布日滬市的表現來看,市場對于低增速的經濟數據的接受度正在不斷提升。昨日公布的2015年全年經濟數據,雖然并不亮眼,但是基本符合市場預期。一位私募人士表示,經濟數據不好是預期中的事,經濟減速是常態,市場會逐漸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到2011年,GDP增速保持在兩位數左右,A股從6000點左右一路下跌至2000點附近,陷入三年的熊市;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GDP增速落在7%左右,A股卻大漲近3000點,再次沖上5000點。未來數年,經濟將維持在低速增長格局下,這對股市有何影響仍然值得關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