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6-05 23:29:47
這并非百盛集團(03368.HK)旗下分店首次關門。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這已是百盛集團自2012年以來關閉的第12家門店。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畢華章
每經記者 畢華章
端午小長假漸近,而坐落于西安東大街的立豐百盛廣場卻將終止運營。
“由于集團發展戰略調整和區域布局考慮,西安東大街百盛宣布6月10日營業結束后正式閉店,并從6月11日起終止西安立豐百盛廣場有限公司的經營。”6月1日,西安立豐百盛廣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豐百盛)對外發布了即將終止營業的公告。
這并非百盛集團(03368.HK)旗下分店首次關門。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這已是百盛集團自2012年以來關閉的第12家門店。
事實上,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傳統零售業紛紛迎來關店潮。百盛集團成為傳統百貨行業中諸多門店“折戟”的代表之一。
Wind數據顯示,百盛集團2015年業績驟虧1.8億元,各項財務指標均低于行業均值。其股價亦于今年5月27日創下0.71港元/股的歷史低位,步入仙股行列。
百盛集團5年在華關店12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走訪西安東大街立豐百盛廣場時看到,門口行人寥寥,約三分之二的商鋪已經關閉,還未停業的商鋪正在進行關店之前的清倉大甩賣。
隨著西安立豐百盛廣場的歇業,百盛集團5年內在中國關閉店鋪已累計達12家,平均每年就有兩家店鋪關閉。
百盛集團是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百貨公司,由馬來西亞金獅集團創立,并于1994年在北京開設第一家分店,而在國內發展20年后,百盛集團旗下的多家店鋪不得不關店歇業。2012年,百盛上海虹橋店宣布停業,此后,百盛在國內以平均每年兩家的速度關閉分店。
作為一家外資企業,自1998年進入西安以來,百盛集團已在此“耕耘”18載。陜西經典派商業地產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林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百盛進入西安本土市場后,為西安的商業注入了時尚元素,長期引領了西安的時尚潮流。”
目前,百盛集團在西安擁有西安長安百盛百貨有限公司、西安時代百盛百貨有限公司和西安立豐百盛廣場有限公司三家子公司。其中,立豐百盛是百盛集團在西安三家公司中注冊資本最雄厚、最早進軍西安市場的分店,注冊資本為3250萬元,而長安百盛、時代百盛的注冊資本分別為1000萬元和1500萬元。
百盛業態轉型陷困境
除了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使傳統零售業的“蛋糕”被不斷蠶食之外,外資企業在進入中國市場初期的激進擴張或許也為其后期業績受阻埋下了伏筆。
財務數據顯示,百盛集團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42億元,凈利潤由上年的盈利2.25億元變為驟虧1.8億元。
伴隨著業績的滑坡,百盛集團的股價亦遭遇滑鐵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截至6月3日(周五)收盤,百盛集團股價為每股0.74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為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百盛集團亦在謀求轉型。百盛集團2015年年報稱,為更好地深化戰略轉型,規避市場風險及對未來有所準備,該公司將繼續加強三個策略支柱,即零售業態和網絡優化、產品和服務種類的增加以及加強跨平臺客戶互動。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百貨是商業業態中的最高形態,但在今天的商業格局中,百貨已經無法獨立生存。”朱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電子商務重塑人們消費習慣和城市格局去中心化的過程中,傳統百貨業的處境將更加舉步維艱。
(實習生齊歡樂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