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網絡食品抽檢將采取“神秘買家”制度 首次明確第三方平臺義務及責任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14 23:31:42

《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規(guī)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建立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審查登記、食品安全自查、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制止及報告、嚴重違法行為平臺服務停止、食品安全投訴舉報處理等制度,并在網絡平臺上公開。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記者 周程程

7月14日,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發(fā)布《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于10月1日起施行,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和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行為將得到規(guī)范。

《辦法》要求,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建立登記審查等制度,發(fā)現(xiàn)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嚴重違法行為時應停止提供平臺服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當日的食藥監(jiān)總局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法制司副司長陳谞介紹,《辦法》中對網絡食品抽檢采取“神秘買家”的制度。

陳谞表示,網絡食品安全抽檢制度在互聯(lián)網的時代下,為了應對在線購物的虛擬性,信息相對的不對稱,“神秘買家”是一項很有用的監(jiān)管措施。

明確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義務及責任

數(shù)據顯示,近年來,中國電子商務發(fā)展迅速,2015年網絡零售交易額已達3.88萬億元。

在此背景下,網絡食品經營也發(fā)展迅速。網絡食品經營具有信息準確、交易快捷、交易跨地域等不同于食品實體交易的特點。但同時,網絡食品安全作為新生事物也是全世界的一個監(jiān)管難題。

陳谞指出,網絡食品監(jiān)管面臨著經營主體多、地域范圍廣、技術水平高、法律復雜、監(jiān)管能力不足、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程序不明確等問題。

這也帶來了一些食品安全隱患,例如,網絡訂餐平臺“餓了么”驚現(xiàn)黑心作坊遭央視315晚會曝光,問題作坊混進美團外賣、月接8000多個網上訂單等事件也被曝光。

此外,第三方電商平臺也是食品安全爆發(fā)的“重災區(qū)”。在7月1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公布的最近一次食品抽檢結果中,一號店等第三方網絡電商平臺紛紛“上榜”。

例如,據食藥監(jiān)網站本次不合格情況通告中顯示,喵在島旗艦店在天貓(網站)銷售的標稱青島大道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委托(中外合資)煙臺優(yōu)美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香辣鰻魚絲,菌落總數(shù)檢出值為83000 CFU/g。比標準規(guī)定(不超過30000 CFU/g)高出1.8倍。

食藥監(jiān)總局發(fā)布的《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顯然讓相關違法行為有了查處依據。“可以說我們在網絡食品交易監(jiān)管上有兩個‘第一’。” 陳谞說,一是全球第一個在食品安全法中明確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義務和相應法律責任的國家。二是第一個專門制定《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這樣規(guī)章的國家。

消費者權益受損第三方平臺承擔連帶責任

在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食品監(jiān)管二司副司長崔恩學看來,網絡食品的經營監(jiān)管當中,第三方平臺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第三方平臺這邊連著的是成千上萬的食品生產經營者,那邊連著的是成千上萬的食品消費者,兩個成千上萬分散著。“如果單靠我們去監(jiān)管,成本非常高,事倍功半,未必還取得很好的效果。”他說。

崔恩學表示,要抓住第三方平臺這個“牛鼻子”,第三方平臺對于入網食品經營者依法管理、有效管理是確保食品在互聯(lián)網銷售當中監(jiān)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在第三方平臺的義務及法律責任上,《辦法》規(guī)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建立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審查登記、食品安全自查、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制止及報告、嚴重違法行為平臺服務停止、食品安全投訴舉報處理等制度,并在網絡平臺上公開。

如若違反上述規(guī)定,將由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同時,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和通過自建網站交易食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記錄、保存食品交易信息,保存時間不得少于產品保質期滿后6個月;沒有明確保質期的,保存時間不得少于2年。如若違反,由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未履行相關義務,發(fā)生了以下5條后果,將由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guī)定責令停業(yè),并將相關情況移送通信主管部門處理。

具體包括,致人死亡或者造成嚴重人身傷害的;發(fā)生較大級別以上食品安全事故的;發(fā)生較為嚴重的食源性疾病的;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影響的;引發(fā)其他的嚴重后果的。

“如果由于第三方平臺的經營導致的對消費者權益受到了損害,消費者可以向食品的生產經營者要求賠償。在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情形下,第三方平臺要對消費者的權益受到損害的時候要承擔連帶責任。” 崔恩學說。

將實行“神秘買家”抽檢制度

在監(jiān)管措施上,陳谞表示,網絡食品抽檢采取“神秘買家”的制度。“實際上網絡食品安全抽檢制度在互聯(lián)網的時代下,為了應對在線購物的虛擬性,信息相對的不對稱,“神秘買家”是一項很有用的監(jiān)管措施。”

具體操作方式上,《辦法》規(guī)定,設計對網絡食品通過抽樣人員以顧客的身份買樣,記錄抽樣樣品的名稱、類別以及數(shù)量,購買的樣品人員以及付款的賬戶、注冊帳號,收貨地址、聯(lián)系方式,并留存相關票據。以顧客的身份實際上就是在還原模擬消費者現(xiàn)場購買的場景,可以更加真實的還原消費者所購買食品安全的狀況,從而更好地保證消費者的權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神秘性”還體現(xiàn)在時間節(jié)點上。據陳谞介紹,購買樣品到達買樣人后,要進行查驗、封樣,在這個時間節(jié)點前需要保證一定程度的“神秘性”,商家在送貨的時候不知道是送給監(jiān)管部門的,對買家和相關人員神秘的購買起到了保證真實性、公正性的作用。

“同時,為了保證抽樣對買家的公正性,我們也規(guī)定買樣人員應當對網絡購買樣品的包裝等進行查驗,對備份樣品要分別封樣,并采取拍照、錄像等手段來記錄拆封的過程。” 陳谞說。

《辦法》規(guī)定,檢驗結果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guī)定及時將檢驗結果通知被抽樣的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采取停止生產經營、封存不合格食品等措施,控制食品安全風險。

此外,《辦法》同時還規(guī)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在抽檢上的義務和責任。即通過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購買樣品的,應當同時將檢驗結果通知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依法制止不合格食品的銷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 神秘買家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网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国产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 思思热免费在线精品视频 | 在线播放亚洲人成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