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25 01:27:20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和工商總局近期公布,知識產權服務行業邁入“十三五”時期之際,中國的專利和商標分別進入了“百萬件時代”和“千萬件時代”。隨著經濟增長轉換新動能,創新成為驅動力,知識產權服務行業萬億市場規模正在形成。創新的“星星之火”能否燒成“燎原之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知識產權保護是否給力。
知識產權服務行業如明日朝陽,身處其中的企業也是扶搖直上。2015年,超凡知識產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超凡股份)登陸新三板,成為全國首家在新三板成功掛牌的知識產權企業,這對于知識產權服務行業至今落后于發達國家的中國來說,不管是對企業、還是行業都是一劑強心針。
在知識產權服務領域,超凡股份似一匹“黑馬”,他有著14年的歷史沉淀,此前卻一直不顯山露水。登陸資本市場一年后,直到各項業務全面貫通,知識產權全產業鏈布局全面完成,業內才驚呼,超凡股份這位知識產權服務領域的“資深玩家”,已走到知識產權服務領域最前沿。
創新驅動發展 知產吹政策春風
知識產權行業成為我國的朝陽產業,官方每年公布的商標、專利、版權申請量,以及知識產權案件的數量逐年上升就是明顯的表現。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披露,中國在專利領域近期實現了“兩個一百萬件”突破——發明專利年申請量突破一百萬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一百萬件,這意味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專利進入“百萬件時代”的國家。而據國家工商總局透露,中國商標累計申請量、累計注冊量、有效注冊量更是實現了“三個超千萬”,中國平均每7.5個市場主體就擁有一個有效商標。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但還存在著“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問題,迫切需要促進我國知識產權由大到強的轉變。
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原動力”所在,它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是創新和市場之間的橋梁,解決的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最后一公里”問題。與此同時,當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知識產權制度作為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其角色和作用更為突出,無論是從知識產權發展到現階段的需要來講,還是從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來講,都需要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
國家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給知識產權服務行業吹來了政策的春風。
國家修訂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將國家財政投入所形成的知識產權的所有權、處置權、收益權下放到各項目承接單位,并同時規定具體的發明人將至少獲得50%以上收益的獎勵。同時,國務院從各個方面要求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如嚴格知識產權保護,放寬專利代理準入,促使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開等,特別是保護的加強,將極大地促進整個知識產權各個產業鏈的快速發展。
不僅如此,今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還提出了新的目標: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國家政策和戰略的“指揮棒”,正催化知識產權行業向萬億市場規模發展。
“資深玩家”專業發展的高速路
在當前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新形勢下,對于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的中國而言,知識產權服務業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迫切需要快速提升行業活力和業務水平。
“時代給了知識產權從業者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通過提供高質量的知識產權服務,推動整個產業鏈形成良性循環,從而幫助和促進產業的轉型升級。”超凡股份董事長母洪表示,目前,我國的知識產權服務業集中度較低,有效供給相對不足,知識產權的快速發展則在倒逼相關配套服務需求的增加,“這勢必會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知識產權服務業未來大有可為,通過資本市場的撬動,無疑會加速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發展勢頭。”
在超凡股份至今14年的發展軌跡中,超凡股份可謂步步超前。2005年就已經提出市場化的發展方向;2014年公司營業額過億,而且做到了商標申請量全國第一,同年公司的專利申請量是5000多件,2015年就達到12000件;2015年8月,作為我國知識產權界第一個“吃螃蟹”的代理服務機構,超凡股份在新三板掛牌上市,這無疑給外界釋放出了“不走尋常路”的信號。在即將過去的2016年,母洪總結,這一年超凡股份借助資本的力量、專業的水準,解決了專利產能的問題,全面完成了知識產權全產業鏈布局,同時聚集了大規模的代理人。
知識產權服務行業很年輕,14年的企業已經是其中的“資深玩家”,回望超凡股份的增長態勢,2010-2015五年間,超凡知識產權營業額平均增長率56%,利潤平均增長率79%。“公司從2014年開始調整,增幅連續兩年下降。”母洪總結,“今年比去年、前年的增長提速了,又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截至2016年10月,營業額年度累計增長率57.4%。
在這條發展的高速路上,超凡股份一直以專業化建設作為公司戰略的指揮棒。在知識產權領域,專業化是基石,而核心在于專業化的人才。
“專利代理人是這個行業,是整個社會的稀缺資源,所以超凡要培養人才,這與公司專業化的戰略也是相輔相成的”,母洪感到他這代知識產權從業者有這樣的歷史“機遇和使命”。
2015年,超凡股份的專業代理人數已幾近翻倍。今年4月,超凡股份成立了超凡知識產權研究院,這個“智庫”也在和高校聯合申報知識產權經營管理碩士的人才培養方案。如今,超凡股份的專利代理人、工程師、律師、咨詢師、商標代理人已經達到800余名,其中包括國家知識產權局條法司原副司長、亞洲知識產權專家、資深代理人等。專業的團隊讓超凡股份的業務成功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的服務網絡,獲得10萬余客戶的信任。
“專業運營真要運營起來,他要懂產業才行”,母洪強調,技術和專利是一個非常低頻的交易,真正要交易真正要運營就一定要懂產業,超凡股份培養的人才不只是“搞專利”,還要“懂商業、懂資本、懂產業”,“我們要培養這種跨界的人才”。
全產業鏈布局全面完成
事實上,母洪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觀透露出超凡股份背后的發展“野心”。
2006年,在“市場化+專業化”的基礎上,超凡股份開啟了信息化建設,逐漸地,超凡股份畫出更大的藍圖,不僅將業務互聯網化,還聯合產業鏈的其他機構組建服務聯盟,最終搭建“全產業鏈的綜合性知識產權服務平臺”。
面對互聯網模式的新浪潮,超凡知識產權打造了一套獨具特色的系統與互聯網矩陣:前端以超凡網、一只蟬、VCPARK三大模塊為客戶提供知識產權服務,后臺以專利系統、商標系統、信息分配系統、CRM系統、坐標系、財務系統等提供業務生產及管理、跟蹤事項進展在線獲取,信息處理及分配、知識產權定制和客戶管理、可視化數據統計及分析、財務管理等;同時,還提供了萬象云和飆局等行業工具,供專利技術檢索及管理、商標檢索及管理等。線下通過專利、商標代理人、顧問、律師等專業人員與客戶溝通并完成超凡知識產權的專業服務,整合為一個專業程度極高的綜合性知識產權服務平臺。
與此同時,超凡股份還成立了國內首家不受地域限制的知識產權運營公司——超凡知識產權運營有限公司,幫助企業、發明人進行知識產權、技術貿易,真正實現專利、技術流動。并且,知識產權基金對優質知識產權及技術、專利密集型企業進行投資,幫助成果轉化,并最終實現商業化。
在互聯網模式的新浪潮中,從確權到維權,從研發到運用,從信息到情報等,超凡知識產權在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均進行了布局已全部完成。目前,超凡知識產權的產業鏈條已經覆蓋國內外專利、商標、版權的申請、許可與轉讓、知識產權維權訴訟、專利數據庫的建立與數據監測分析、企業知識產權貫標、專利技術轉化運營等諸多方面。
直到現在,知識產權服務行業大部分仍是“小作坊”,企業整體規模偏小,注冊資金超過500萬的僅6%。而超凡股份,深耕不輟14年,練就了提供整體知識產權解決方案的能力。
“我們有一個愿景就是怎么樣幫助中國經濟轉型”,這是母洪這位知識產權行業的“老司機”的又一個夢想,他認為解決之道正是打造(整合)知識產權產業鏈,促進知識產權商業化,“這個愿景和國家的發展趨勢也是相吻合的,把整個知識產權產業鏈打通也是超凡的使命”。
回溯去年成功掛牌新三板,母洪感慨,直到今天整個行業掛牌的企業也很少,超凡股份對接資本市場,“定位不僅是法律服務這么局限,而是前端面向研發服務,通過整合專利數據對研發形成指導性作用;后端面向專利運營,核心是技術貿易。”
2016年11月19日,超凡股份在知識產權服務領域走過14個春秋。第15年的春風吹起之際,這家公司在官網上寫下:專業決定高度,14年不是我們的里程碑,而是專業新起點。
文/李金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