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7-03-08 09:16:24
周二,在大盤窄幅震蕩中,創業板指探底回升,成功實現三連陽,創出本輪反彈新高,逼近年內新高。市場風格是否轉換,創業板會否迎來一波行情,已成為各方討論的焦點。
周二,在大盤窄幅震蕩中,創業板指探底回升,成功實現三連陽,創出本輪反彈新高,逼近年內新高。市場風格是否轉換,創業板會否迎來一波行情,已成為各方討論的焦點。
236只個股近3日受到資金關注
近3個交易日創業板指表現突出,截至周二收盤,創業板指報收1977.85點,近3個交易日累計上漲2.99%,成交量有所放大。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顯示,近3個交易日,在可交易的525只創業板股中(剔除今年以來上市次新股),有236只個股呈現大單資金凈流入態勢,累計吸金36.98億元。其中,有107只個股期間累計大單資金凈流入超1000萬元,科大智能期間累計大單資金凈流入居首,達到13539.09萬元,而藍思科技、北信源、漢得信息、愛爾眼科、萬邦達、勝宏科技、暴風集團、藍曉科技、欣旺達、長盈精密、新研股份、超圖軟件和盛運環保等個股期間累計大單資金凈流入也均在5000萬元以上。
據統計,近3個交易日,共有490只創業板股實現上漲(剔除今年以來上市次新股),其中,有21只創業板股期間累計漲幅超10%,科大智能期間累計漲幅居首,達到20.65%,賽為智能緊隨其后,期間累計漲幅達16.78%,此外,南大光電、強力新材、科恒股份、中科創達、富臨精工、博世科、濮陽惠成、伊之密和錦富技術等個股期間累計漲幅也均在10%以上。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創業板繼續強勢補漲的原因:首先,技術面上,周一指數放量拉升讓突破的有效性大大增加并吸引資金持續跟隨;其次,創業板公司本身業績增速優勢也比較明顯,再加上并購重組動作頻頻,外延式擴張提升了公司規模及盈利能力,也支撐了股價的上漲;最后,創業板股票往往具有盤子小、高送轉比例較大、題材相對較多等特點,因而也更易受到活躍資金的青睞。
逾八成創業板公司業績增長
2016年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較為突出。《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顯示,截至3月7日,已有53家創業板公司披露了2016年年報業績,其中,43家公司2016年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占創業板已披露2016年內年報公司總數的81.13%。其中,堅瑞沃能、英唐智控、華燦光電、陽谷華泰、花園生物、五洋科技、富瀚微、乾照光電、寒銳鈷業等9家公司2016年凈利潤同比增幅實現翻倍,分別為:1100.42%、435.50%、378.43%、298.80%、262.52%、235.01%、199.37%、153.63%、134.50%。
除上述53家已披露2016年年報的
創業板公司之外,還有543家創業板公司披露了2016年年報業績預告,其中,417家公司業績預喜,94家公司預計2016年凈利潤同比增幅翻倍,天澤信息、中環裝備、藍色光標、中海達等4家公司預計2016年凈利潤同比增幅均在10倍以上,分別為:5586.34%、1350.38%、1156.00%、1123.75%,另外,文化長城(930.00%)、溫州宏豐(715.39%)、當升科技(652.92%)、聯創互聯(613.95%)、九洲電氣(601.53%)、星河生物(457.84%)、新萊應材(408.25%)和鼎捷軟件(406.00%)等公司預計2016年凈利潤同比增幅也均在4倍以上。
機構看好低價績優創業板股
周二滬深兩市股指延續上漲勢頭,量能出現跟進的情況,而創業板指更是成功實現三連陽。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短期來看,資金轉戰創業板品種,如果后續創業板能繼續放量,則創業板指有望沖上1950點至2000點的震蕩平臺。
對于創業板的后市表現,機構普遍表示創業板將成為市場風向標。華訊投資認為,中小創類股在資金持續回流的情況下,其高彈性一定會繼續體現,逐步收復失地。
川財證券表示,經過對最近3年創業板與主板量能比例的統計,可以看出,2014年,滬市全年成交額為374269億元,創業板全年成交額為77449億元,創業板成交總額與滬市成交總額之比為0.21:1;2015年,滬市全年成交額為1314716億元,創業板為284419億元,創業板與滬市成交總額之比為0.22:1;2016年,滬市全年成交額為495164億元,創業板成交額為215411億元,創業板與滬市成交總額之比為0.44:1(2016年這個比例高出前兩年一倍)。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即使在創業板擴容的背景下,資金在創業板中的成交額與滬市主板相比,一般在主板成交額的20%左右,去年的44%已是非常特殊的情況。最近兩天,這種非常特殊的情況又出現了。周一滬市成交額為1938億元,創業板成交額為912億元,比例為0.47:1,周二,創業板成交額為895.1億元,滬市成交額為2099.3億元,比例為0.43:1。這一現象說明,權重股短期進入到修整期,逐步消化獲利籌碼,資金開始逐步從滬市主板流向創業板,創業板指連續放量大漲確立了階段性的市場主攻方向,操作上,近期以中小創類業績預增、股價處于低位的品種大膽布局。
每經聲明:每經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