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 2017-04-19 10:07:00
對于不少買過理財產品的市民來說,都有一種共同的擔憂:買了理財產品,萬一急用錢了怎么辦?好辦!現在可以通過銀行轉讓平臺自主轉讓。不過,部分銀行會對轉讓行為收取一定的手續費。
對于不少買過理財產品的市民來說,都有一種共同的擔憂:買了理財產品,萬一急用錢了怎么辦?好辦!現在可以通過銀行轉讓平臺自主轉讓。
連日來,記者從惠州多家銀行方面獲悉,隨著銀行理財產品轉讓業務的全新上線,可以實現客戶自主報價轉讓,從而幫助投資者解決理財產品變現的難題。
按照過去的“規矩”,期限長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高,但資金流動性差;期限短的理財產品流動性好,但收益率不高,對于購買長期理財產品而又在投資期間急需用錢不可提前中止投資的市民來說,理財產品流動性差是一大障礙。
不過,隨著浦發、興業、中信等銀行于近期紛紛推出銀行理財產品轉讓業務,這樣的障礙被一掃而空。
以浦發銀行為例,該行推出的理財產品轉讓業務,對大多數固定期限類理財產品均支持轉讓,客戶可通過柜面和網銀等渠道操作;興業銀行同樣提供了柜面、網銀渠道,但新增了手機銀行的轉讓渠道。
相比之下,中信銀行個人網銀、手機銀行推出理財產品掛單轉讓功能,則進一步實現了客戶自主報價轉讓。目前,該行開通轉讓功能的主要是封閉式預期收益性理財產品,投資者可全部轉讓,也可部分轉讓,凈值型、結構性理財等并不在轉讓范圍之內。
同時,客戶所有掛單產品均可自主定價,銀行免費搭建平臺,不收取任何手續費,而對于完成轉讓的產品,資金當日即可到賬。
在轉讓模式上,銀行可支持兩種模式,一種是出讓人自行聯系受讓方,或請理財經理協助發出信息,聯系愿意受讓該產品份額的客戶,雙方約定轉讓價格后前往銀行網點,提交轉讓申請,如浦發銀行。
另一種模式則是出讓人自主通過網上銀行掛單,在轉讓過程中,銀行僅起到撮合的作用,市民在線上以合適的價格掛單,發布轉讓信息后,下家進行對比,如果轉讓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期限和金額與自己的需求一致,就可確認購買,如中信銀行。
不過,部分銀行會對轉讓行為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如浦發銀行,如果是客戶自己找下家,銀行則會收取手續費50元/筆;如果是委托銀行找下家,銀行則收取轉讓金額的0.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