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21 22:57:39
原名千足珍珠的上市公司創新醫療即將剝離發家產業,這一舉動引起了大股東不滿,要求其償還3.3億元的借款。
每經編輯|沈溦
CFP 圖
每經記者 沈溦 每經編輯 趙橋
伴隨著剝離珍珠養殖產業最終被股東大會決議通過,原名千足珍珠的上市公司創新醫療(002173,SZ)即將告別發家產業,而其大股東一方對此的不滿意見似乎逐步爆發。
12月20日,創新醫療發布公告稱,包括實控人陳夏英和董事長陳海軍妻子詹婉媚近日向公司發來《告知函》,要求公司償還欠款總計3.74億元,原因為公司剝離珍珠產業資產行為與本人借款給公司用于主營業務發展及珍珠業務需要的初衷不一致。
對此,12月21日,創新醫療董秘辦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公司資金儲備充足,歸還借款并不影響公司正常運營,不過公司依然在和借款人方面積極溝通,有新的進展將會及時公布。
根據公告,截至目前,創新醫療共計向陳夏英借款3.33億元尚未歸還,向詹婉媚借款0.41億元尚未歸還。在《告知函》中,二人均表示,根據公司2017年第六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告,公司將要剝離公司珍珠養殖、加工生產、批發零售相關珍珠業務資產。作為公司債權人,上述資產剝離行為與本人借款給公司用于主營業務發展及珍珠業務需要的初衷不一致。因此要求公司最遲在涉及珍珠養殖、加工生產、批發零售相關珍珠業務資產的子公司股權拍賣前或轉讓交割前全部清償所欠本人款項。
據悉,陳夏英持有創新醫療股份數為7761.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7.02%,為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實控人因為剝離資產要求上市公司還錢,顯然,創新醫療管理層決意擺脫珍珠產業“包袱”的做法引起了以實控人陳夏英為代表的“老員工”的不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根據12月1日公司2017年第六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同意了剝離公司珍珠養殖、加工生產、批發零售相關珍珠業務資產。
而早在此前召開的董事會中,包括董事長陳海軍在內的多名老董事會成員就提出了異議。其中,陳海軍以現在還不能預計未來相關珍珠資產的拍賣成交價格,但最終成交價格有可能低于該資產的賬面凈值而導致對公司2018年業績造成重要影響為由投出棄權票。另兩名董事則認為從長遠角度來看,珍珠行業未來存在有較大發展空間的可能,由此對剝離資產投出反對票。不過上述反對并未見成效。
根據創新醫療的安排,陪伴多年的珍珠資產將在2018年正式剝離上市公司體系,也意味著這家原名千足珍珠的珍珠產業第一股將成為歷史。
三季報顯示,創新醫療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06億元,凈利潤9569萬元,其醫療板塊的貢獻能力可謂強勁。反觀公司珍珠產業的現狀則依然不妙,截至上半年,珍珠業務僅占公司營收的7.39%,共實現營收2918.1萬元,但凈利潤為虧損2122.53萬元,湖北等地的養殖基地始終受拆遷困擾。由此可見,珍珠資產的剝離似乎在所難免。
不過相對于上市公司管理層和眾多中小股東,以陳夏英為代表的大股東方以珍珠產業起家,對發家產業的感情似乎依然難以割舍。
資料顯示,創新醫療的前身千足珍珠,最早由陳夏英及其丈夫何小法共同創辦,早在上世紀80年代,二人就在“珍珠之鄉”諸暨市成立了山下湖珍珠行,開始從事淡水珍珠的養殖、收購及相關貿易。
1999年12月,諸暨山下湖珍珠有限公司成立,開始淡水珍珠的規模化養殖。2001年7月,山下湖珍珠(香港)有限公司成立。2002年6月,出資130萬美元成立英發珍珠有限公司,從事珍珠系列產品的出口業務。同時,推出了“千足珍珠”首飾品牌。
2002年,陳夏英丈夫同時也是公司創始人的何小法去世,但公司并未衰落反而進一步發展。2007年9月,集團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簡稱:千足珍珠。
不過,近年來隨著珠寶產業的大環境以及環保治理的影響,珍珠產業在銷路和養殖方面同時出現困境,為此,2016年公司正式引入醫療資產,并更名創新醫療。
今年1月,公司披露實控人陳夏英減持計劃,一度引發媒體對其是否會逐步退出公司的關注。12月21日,記者聯系公司董秘辦人士,大股東是否會因資產剝離方案有繼續減持退出的想法,工作人員表示暫時不知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