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28 18:13:21
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多元化已成為眾多房企的共同選擇,但當前房企多元化布局帶來的利潤并不顯著。業內人士認為房企真正關注的是這些業務的發展前景。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程成
每經記者 程成 每經編輯 盧祥勇
三四年前,我國房地產行業結束了高速增長,并進入持續近兩年的調整期,“白銀時代”的說法因此而來。盡管“白銀時代”的說法在房企中仍有爭議,但“黃金時代”遠去已是行業共識。在調控趨嚴,特別是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多元化已成為眾多房企的共同選擇。
“房企多元化是抵御樓市、特別是住宅地產領域的周期性風險的必然選擇,多元化業務也能與住宅業務產生協同效應。”易居研究院研究員賴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去年以來,不少房企玩起了“更名”游戲。如遠洋地產更名為遠洋集團、恒大地產更名為中國恒大集團、雅居樂地產更名為雅居樂集團。變更為“集團”背后其實有房企們的多元化邏輯。
記者梳理發現,房企多元化涉及傳統的商業、酒店、物業管理領域,到近來興起的特色小鎮、長租公寓等領域,還有一些涉及到與傳統業務關聯度不高的物流、教育、醫療、養老、農業等領域。
如碧桂園2017年中報顯示,其4.2%的收入來自建筑裝修、物業投資、物業管理等板塊,約32.6億元。碧桂園總裁莫斌此前也表示,到2020年,碧桂園長租公寓規模要達到100萬間。
又如恒大目前已完成地產、金融、健康、文化旅游四大產業布局,實現了從“房地產業”向“房地產+服務業”轉型。半個月前,恒大還設立“恒大體育有限公司”,加碼體育業務。
萬科在商業、辦公、物流、養老、教育、長租公寓等眾多領域均有布局。以萬科上海區域為例,目前其養老業務運營床位近1500張、德英樂在校學生3300人、長租公寓超過8000間。
克而瑞發布的品牌房企1~11月銷售額排行榜顯示,TOP30中除融信中國外,其余29家均已布局多元化業務。
房企多元化轟轟烈烈,能帶來多少利潤?萬科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房地產業務的結算收入占到集團全部營業收入的比重達94%;在營業利潤方面,房地產業務貢獻占比仍然高達92%。
“一些開發商切入長租公寓業務,更多的是出于拿地自持的限制,被動進入這一領域。”融僑集團首席營銷執行官、首席品牌執行官張巖表示。
龍湖雖然提出冠寓要在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20億元,但龍湖冠寓總經理王俊英亦坦誠,“如何能夠盈利、穩健發展和成長,大家還都在摸索。”
“目前來看,房源獲取成本居高不下,租金相對較低,導致長租公寓回報周期長、回報率低,這也是長租公寓行業發展的最大障礙。”上海鏈家首席市場分析師張月向記者表示,“租賃住房領域政府有支持政策,未來隨著資產證券化,以及政府稅收等政策紅利的逐漸釋放,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長租公寓企業的運營負擔和盈利難題。”
賴勤則認為,房企真正關注的是這些業務的發展前景。“這些業務未來會與房企現有的住宅等業務產生更強的協同效應,進而打通住宅、商業等各業務板塊的通道,構建生態圈閉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