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商務部對美進口高粱發起“雙反”調查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2-05 22:52:59

日前,商務部發布了2018年第12號和第13號公告,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高粱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根據初步掌握的證據表明,美國政府對高粱提供了補貼。2013年以來,美國對中國高粱出口大幅增加,價格持續下降,對中國高粱產業造成損害。為此,商務部決定根據中國相關法律和世貿組織規則發起此次調查。

每經編輯|張懷水    

Upload_1517840746209.thumb_head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畢陸名

日前,商務部發布了2018年第12號和第13號公告,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高粱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

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根據初步掌握的證據表明,美國政府對高粱提供了補貼。2013年以來,美國對中國高粱出口大幅增加,價格持續下降,對中國高粱產業造成損害。為此,商務部決定根據中國相關法律和世貿組織規則發起此次調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商務部針對美國高粱發起的“雙反”調查在流程上與以往存在差異。此次調查并未經相關產業或者行業公司申請,而是商務部根據自身掌握的初步證據和線索自主對美國進口高粱發起“雙反”調查。

進口玉米擠占國內市場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12號和13號公告內容顯示:“商務部獲得的初步證據和信息顯示,中國國內產業遭受了實質損害和實質損害威脅,且自美國進口產品的傾銷與國內產業實質損害和實質損害威脅存在因果關系。”

自美國進口的高粱對國內市場究竟會造成多大的損害呢?2月5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俊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最近幾年,中國國內糧價顯著高于國際市場價格。尤其是玉米,2013年以后,國內玉米價格就全面高于配額內進口完稅價格。“由于玉米進口有配額管理,配額以外進口并不合算。于是,這幾年就出現了這樣一個情況,玉米替代品進口急劇增加。”韓俊說。

數據顯示,2013~2016年,玉米替代品(主要是高粱、大麥、玉米酒糟(DDGS)、木薯等)多達2277億斤,這相當于每年擠占了國內近600億斤的玉米市場,導致國內玉米大量積壓。

中糧視點提供的研報顯示,高粱、大麥為國內玉米的進口替代,2017年全年進口量分別為505.6萬噸和886.3萬噸。大麥進口主要來自澳大利亞,而高粱進口主要來自美國。大麥、高粱我國兩個最大的進口能量類作物,遠高于玉米282.5萬噸的進口量,這主要是受制于高粱、大麥沒有進口配額影響。

韓俊表示,自從實行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之后,我國在去庫存方面已經取得很大進展。但他強調,第一,高粱進口確實對中國農民造成了實質性的損害;第二,中國自美國進口的高粱增長非常快,去年我們高粱的進口還有505.7萬噸。美國是主要進口國。所以,發起高粱反傾銷調查,是為保護中國農民利益采取的一個必要措施。

不排除會采取反擊措施

中國不僅是美國高粱的主要出口國,也是美國大豆的最大出口市場。而2017年8月,美國已申請WTO成立一個專門小組,調查中國針對農產品關稅配額的使用問題。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稱,稻米、小麥和玉米這三種商品的全球價格低于中國國內價格,但中國沒有完全使用關稅配額,并指稱中國違反WTO承諾,損害美國農業出口。

有專家表示,雖然中國是基于已經掌握的證據和事實對美國相關行業依法發起“雙反”調查,但隨著美方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并反復侵犯中方企業合法權益,不排除中方未來在農業方面采取反擊措施。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對美國進口高粱發起“雙反”調查是基于美國存在補貼行為而采取的保護措施。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是對美國的反擊。中美農業貿易覆蓋面很廣,因此,我們更加重視農業貿易的公平競爭。白明進一步表示,中美之間農業依存度較高,美國出口的高粱、大豆、玉米等農作物有相當一部分出口到中國市場。如果中國在農業領域對美國采取限制措施,美國恐怕會很緊張。

據外媒報道,自2018年1月1日起,中國提高了進口美國大豆的檢驗標準。按照新規,中國要求美國抵達中國港口的大豆中,雜質超過1%的船貨要留待檢驗。

此外,2月5日,商務部還公布了2018年第2號公告,決定對原產于歐盟的馬鈴薯淀粉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進行期終復審調查,目前所適用的反傾銷稅率為12.6%~56.7%。不排除反傾銷稅的征收期限會適當延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張懷水每經編輯畢陸名 日前,商務部發布了2018年第12號和第13號公告,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高粱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 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根據初步掌握的證據表明,美國政府對高粱提供了補貼。2013年以來,美國對中國高粱出口大幅增加,價格持續下降,對中國高粱產業造成損害。為此,商務部決定根據中國相關法律和世貿組織規則發起此次調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商務部針對美國高粱發起的“雙反”調查在流程上與以往存在差異。此次調查并未經相關產業或者行業公司申請,而是商務部根據自身掌握的初步證據和線索自主對美國進口高粱發起“雙反”調查。 進口玉米擠占國內市場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12號和13號公告內容顯示:“商務部獲得的初步證據和信息顯示,中國國內產業遭受了實質損害和實質損害威脅,且自美國進口產品的傾銷與國內產業實質損害和實質損害威脅存在因果關系。” 自美國進口的高粱對國內市場究竟會造成多大的損害呢?2月5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俊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最近幾年,中國國內糧價顯著高于國際市場價格。尤其是玉米,2013年以后,國內玉米價格就全面高于配額內進口完稅價格。“由于玉米進口有配額管理,配額以外進口并不合算。于是,這幾年就出現了這樣一個情況,玉米替代品進口急劇增加。”韓俊說。 數據顯示,2013~2016年,玉米替代品(主要是高粱、大麥、玉米酒糟(DDGS)、木薯等)多達2277億斤,這相當于每年擠占了國內近600億斤的玉米市場,導致國內玉米大量積壓。 中糧視點提供的研報顯示,高粱、大麥為國內玉米的進口替代,2017年全年進口量分別為505.6萬噸和886.3萬噸。大麥進口主要來自澳大利亞,而高粱進口主要來自美國。大麥、高粱我國兩個最大的進口能量類作物,遠高于玉米282.5萬噸的進口量,這主要是受制于高粱、大麥沒有進口配額影響。 韓俊表示,自從實行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之后,我國在去庫存方面已經取得很大進展。但他強調,第一,高粱進口確實對中國農民造成了實質性的損害;第二,中國自美國進口的高粱增長非常快,去年我們高粱的進口還有505.7萬噸。美國是主要進口國。所以,發起高粱反傾銷調查,是為保護中國農民利益采取的一個必要措施。 不排除會采取反擊措施 中國不僅是美國高粱的主要出口國,也是美國大豆的最大出口市場。而2017年8月,美國已申請WTO成立一個專門小組,調查中國針對農產品關稅配額的使用問題。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稱,稻米、小麥和玉米這三種商品的全球價格低于中國國內價格,但中國沒有完全使用關稅配額,并指稱中國違反WTO承諾,損害美國農業出口。 有專家表示,雖然中國是基于已經掌握的證據和事實對美國相關行業依法發起“雙反”調查,但隨著美方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并反復侵犯中方企業合法權益,不排除中方未來在農業方面采取反擊措施。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對美國進口高粱發起“雙反”調查是基于美國存在補貼行為而采取的保護措施。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是對美國的反擊。中美農業貿易覆蓋面很廣,因此,我們更加重視農業貿易的公平競爭。白明進一步表示,中美之間農業依存度較高,美國出口的高粱、大豆、玉米等農作物有相當一部分出口到中國市場。如果中國在農業領域對美國采取限制措施,美國恐怕會很緊張。 據外媒報道,自2018年1月1日起,中國提高了進口美國大豆的檢驗標準。按照新規,中國要求美國抵達中國港口的大豆中,雜質超過1%的船貨要留待檢驗。 此外,2月5日,商務部還公布了2018年第2號公告,決定對原產于歐盟的馬鈴薯淀粉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進行期終復審調查,目前所適用的反傾銷稅率為12.6%~56.7%。不排除反傾銷稅的征收期限會適當延長。
商務部 “雙反”調查 進口高粱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 亚洲日本在线中文字幕dvd | 日本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最近精品视频 | 日韩国产精品久久 | 欧美国产伦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