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25 22:48:23
“后工業化時代有兩個比較突出的特點,一個是慢生活,一個是深體驗,這也是中國文旅產業的大趨勢。”在徐道明看來,文化創意旅游、體育旅游、田園旅游、旅游營地、主題公園與演藝發展等是旅游消費的熱點趨勢領域。
每經編輯|陳俊杰
每經記者 張韻 張曉慶 每經編輯 陳俊杰
近年為創造新的業務增長點,房企紛紛挖掘存量市場謀求多元化轉型,“地產+”模式逐漸受熱捧,跨界經營成趨勢。
事實上,隨著我國文化產業、旅游市場的迅猛發展,包括萬達、恒大、新華聯等大批房企已選擇進軍文旅地產領域,緊跟國家政策布局酒店景區、特色小鎮、主題公園等產業,不斷升級文旅版圖。那么地產轉型文旅的難度有多大?
近日,從業于文旅行業近20年的新華聯文化旅游發展副總裁、新華聯旅游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道明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的專訪。他認為,任何一個文旅項目重在兩個維度,一個是運營,一個是經營,目的是提升游客重游率。哈佛商業研究表明,固定的回頭顧客每增加1%,企業的收益會相應增加25%左右。
“后工業化時代有兩個比較突出的特點,一個是慢生活,一個是深體驗,這也是中國文旅產業的大趨勢。”在徐道明看來,文化創意旅游、體育旅游、田園旅游、旅游營地、主題公園與演藝發展等是旅游消費的熱點趨勢領域。
NBD:近年來,地產商紛紛謀求轉型,有不少企業布局文旅市場,您認為房企跨界文旅的動因是什么?
徐道明:從國外的地產發展史上看,像歐美、日本等的房地產高速發展過程都是50年左右,而中國整個房地產從發展到現在走過了將近40年的歷程,參考之下中國可能還會有10年左右的地產快速發展期。另外,中國的城市化率現在已經接近60%,而根據國外的經驗,城市化率達到60%~70%后房地產行業就很難再有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房地產企業需要轉型。
與此同時,整個社會的消費正在經歷轉型升級,文化、娛樂、休閑、體育產業越來越受到市場的追捧。所以文化旅游產業代表了一個轉型的方向,現在很多地產企業都在往特色小鎮、文旅小鎮、文化產品開發的方向轉型,我覺得這是發展的大方向。
NBD:相比跨界文旅的地產企業和深耕文旅的旅企而言,雙方在文旅項目上的布局各有怎樣的競爭優勢和局限性?
徐道明:的確,像華僑城、港中旅等進入這個行業比較早,早前開發的錦繡中華、世界之窗等也已經形成了比較好的經營模式,擁有比較成熟的團隊,這類企業比較專注于旅游,把旅游作為基礎,再從“旅游+某個產業”的方向做一些拓展,比如華僑城現在正往文創產業轉型,并且也在開發一些特色小鎮項目。
而對于剛加入這個行業不久的企業來說,因為有自己之前開發地產的優勢,所以在進入這個領域的時候能夠快速地把文旅項目開發出來。當然也要去適應整個旅游產業的要求,比如要從開發思維轉向運營思維,逐漸地以運營為中心。之前房地產開發出來,賣掉之后就完事了,但作為一個文旅項目來說,開發出來之后,可能才是剛剛開始,更重要的是后期運營,如何擴大影響力、如何吸引更多客流過來,這是關鍵。
NBD:您認為文旅企業要如何運營才能讓自己在本土、海外的多方競爭中脫穎而出,形成自己的競爭壁壘、爭奪客源?
徐道明:每家文旅企業都有自身的經營特色和優勢,可能有的以速度取勝、有的以內容取勝、有的靠運營取勝、有的靠商業取勝,每家的優勢和特色是不太一樣的。
比如迪士尼靠的是IP、內容來取勝,它精雕細琢,所以到現在開發的樂園也不算太多,但每一個打造出來的都是精品。而一些國內本土企業則是看重項目能否快速復制以求獲得最大效益,一般來說這樣在內容打造上自然會欠缺一些。當然還有一些其他類型的文旅項目,比如烏鎮和古北水鎮,它則是采用“古鎮+”的模式來滿足游客的休閑度假需求。
NBD:目前由文旅企業打造的古鎮項目越來越多,與浙江的烏鎮、北京的古北水鎮相比,新華聯在運營古鎮的思路上存在哪些差異性?
徐道明:烏鎮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文旅項目,這個團隊在烏鎮之后也轉戰北京打造了古北水鎮,應該說北京的古北水鎮打造得也不錯,迎合了休閑度假的消費需求,再加上北京作為一個巨大的客源市場,周圍類似于古鎮類型的旅游資源比較缺少,所以古北水鎮在北京開業之后,應該說也是非常火爆。
新華聯剛進入這行業不久,開發的項目主要采取“古鎮+”的模式,以古鎮作為主打產品。新華聯現在開發的兩個古鎮項目,從特色上說,蕪湖的鳩茲古鎮發掘了當地春秋戰國時代的鳩茲文化和徽商文化,而長沙的銅官窯古鎮則是把陶瓷文化、湖湘文化渲染出來。
NBD:從主題公園這個細分行業來看,現在越來越多的海外主題公園因為有了IP的加持選擇以品牌授權等輕資產的方式開拓市場,那么您認為相比于花費重金的運營模式,隨著我國的IP越來越多,向輕資產轉型是否會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徐道明:IP是這幾年才興起的一個詞,如今大家越來越認識到IP的重要性。事實上,文旅項目的開發者在前期的投入比較大,收益回報時間比較長,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但是一旦做出品牌影響力、市場口碑之后,就可以走這種輕資產模式,進行品牌輸出,比方說宋城演藝。隨著企業品牌、IP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輕資產輸出會給企業帶來更好的收益,這也是文旅企業越來越關注IP的一個原因。
NBD:從投資角度,文旅領域目前還存在哪些投資新動力?未來文旅行業發展的趨勢特征有哪些?
徐道明:大家都非常看好文旅產業,認為是未來發展的趨勢。的確隨著中產階層消費需求不斷增加,整個消費正在經歷轉型升級,同樣旅游消費也在轉型升級。我認為文旅項目的投資應該關注幾個點:第一,真正打造一些優質項目,關注品質;第二,關注客戶群體的需求,尤其是兩類群體需要關注,一類是帶孩子的三口之家,另一類是80后、90后、00后等年輕消費群體,這是消費的主流;第三,大家都認為文旅是發展的大方向,不可避免地出現同質化,因此要思考如何打造自身特色,充分展現自身個性化的產品和場景,比如新華聯打造古鎮,文化是它的特色。
另外還有幾個重點要關注的領域,第一是體育;第二是景區投資,景區資源還是一種稀缺性的資源;第三是IP,做主題公園或者其他文旅項目,不能只依靠門票,不會有太持久的生命力,也不會有太大的發展潛力,而是要通過IP衍生品以及餐飲業態、住宿業態等充分挖掘市場需求來延長旅客的停留時間和形成回頭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