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13 10:45:58
在全國兩會上,山東代表團、中泰證券董事長李瑋提交了一份名為“關于盡快修訂《證券法》推動資本市場更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其中明確提到“改革股票發行制度”“取消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第三方存管”“取消禁止證券公司接受全權委托的規定”等建議。他的提議引起了券商業內的熱議。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編輯 謝欣
券商行業春秋三十載,如今邁入而立之年。這個凈資本超過1.57萬億元、托管著數十萬億元市值的行業,成為了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到了而立之年的風口,券商行業未來將如何更好地發展?成為業內各位大佬思考的焦點問題。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泰證券董事長李瑋就盡快修訂《證券法》、推動資本市場更高質量發展提出五項建議。其中他明確提到“改革股票發行制度”“取消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第三方存管”“取消禁止證券公司接受全權委托的規定”等建議。
一石激起千層浪,他的提議引起了券商業內的熱議。
具體而言,李瑋這份建議包括五點:
一是改革股票發行制度,推行注冊制;二是加大證券市場違法行為處罰力度,提高法律威懾力;三是進一步加強投資者保護制度建設,更好地維護投資者權益;四是取消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第三方存管;五是取消禁止證券公司接受全權委托的規定。
首先是改革股票發行制度,推行注冊制。李瑋指出,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推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是當前資本市場最重要最緊迫的一項工作。但現行《證券法》尚未涉及注冊制相關內容。建議加快推進《證券法》修訂,在法律上確立注冊制,為多層次資本市場推行注冊制提供法律支撐;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改革方向,進一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完善市場信息披露等內容,為注冊制實施提供綜合配套的法律保障。
針對加大證券市場違法行為處罰力度,提高法律威懾力方面,李瑋表示,欺詐發行股票、違規披露信息等證券違法行為性質惡劣、涉案金額大、影響范圍廣,嚴重損害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不利于資本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
現行《證券法》等法律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強,違法成本太低,難以形成有效威懾。李瑋建議,在《證券法》第189條、193條中提高對欺詐發行股票、違規披露信息等違法主體的處罰標準,增強對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加重對欺詐發行、違規披露信息等行為的刑罰力度,延長相關責任人員刑期等。
李瑋還表示,應進一步加強投資者保護制度建設,更好地維護投資者權益。他建議在《證券法》修訂中重點突出投資者保護,完善投資者利益損失補償、法律救濟、行政救濟以及責任追究機制,為投資者保護提供全面系統的司法保障;借鑒美國聯邦民事訴訟條例規定,在證券欺詐等案件審理中試點集團訴訟機制,發揮民間索賠的監督作用,降低訴訟成本。
此外,李瑋介紹,現行《證券法》第139條規定“證券公司客戶的交易結算資金應當存放在商業銀行,以每個客戶的名義單獨立戶管理”。但是,三方存管制度的出臺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現在已不適應市場環境變化和行業發展需求。李瑋建議在《證券法》修訂中取消這一規定,改為“證券公司客戶及交易結算資金由證券公司專項存管在商業銀行”。
針對禁止證券公司接受全權委托的規定,李瑋建議應予以取消。現行《證券法》第143條規定,“證券公司辦理經紀業務,不得接受客戶的全權委托而決定證券買賣、選擇證券種類、決定買賣數量或者買賣價格”。這一規定已不符合日益增長的居民財富管理需要。李瑋建議在制定切實有效的業務規則、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的前提下,取消“全權委托”的法律限制。
對于李瑋的五點提議,前三點已經被市場討論得較多,無論是科創板試行注冊制即將推出,還是近年來證監會加大對違法違規案件的處罰力度,均體現了監管層建立一個真正客觀、公平、公正、透明資本市場的決心。而業內議論更多的是其第四和第五點,即“取消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第三方存管”“取消禁止證券公司接受全權委托的規定”。
正如李瑋董事長所說,第三方存管推出有其特殊歷史背景。
上世紀90年代,A股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各項監管措施、技術條件均并不完善。當熊市來臨市場下跌且流動性萎縮之時,一些大券商暴露出挪用客戶保證金、違規代客理財等違法行為,并有一些券商的名字永遠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如南方證券。近10年來入市的投資者很少有聽說過這家券商了,但在上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該券商曾經在投行領域是當仁不讓的老大。
南方證券1992年12月21日在深圳特區宣告成立。2000年,南方證券承銷業務排名位居全國第一,主承銷股票達37家,募集資金總額201億元,各項主要業務指標均為業內第一;經紀業務亦躍居業內第三;總資產達到368.20億元,利潤達到11.69億元。
2001年初開始,南方證券重點開拓委托理財業務。但由于當時證券公司代客理財屬于表外業務,監管上存在難題,這也為日后南方證券的危機埋下了伏筆。
2003年10月,南方證券爆發信用危機,委托理財客戶紛紛上門索要投資本金和收益。當時,南證客戶保證金存款約為80億元,委托理財規模也約在80億元。2004年1月,由于挪用客戶準備金高達80億元以及自營業務的巨額虧損,中國證監會、深圳市人民政府宣布對南方證券實施行政接管。
2005年4月,南方證券進入清算階段,其經紀投行業務被剝離出來獨立營運,并整體打包進行招標重組。當年9月,在原南方證券的基礎上重組形成的注冊資本15億元的中國建銀投資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南方證券退出了歷史舞臺。
同樣,當年與南方證券同屬券商行業第一梯隊的華夏證券,也因挪用客戶保證金、違規坐莊、違規保底委托理財等一系列違法行為而被破產清算。
在華夏證券、南方證券等出事后,監管層出手嚴厲打擊券商挪用客戶保證金、違規代客理財等行為,也采取各種措施保障投資者資金安全。先是實施銀證通制度,之后從2006年11月開始,證券行業全面實施第三方存管制度,并于2007年8月之前落實完畢。
所以,在現在的投資者看來,第三方存管制度好像是從來就有、天經地義的,但該制度出臺伴隨了許多驚心動魄的行業事件。時至今日,第三方存管是制約了券商行業發展還是風控的必要手段呢?業內對此也議論紛紛。
其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李瑋提到的另一點“取消禁止證券公司接受全權委托的規定”,亦曾經列入業內廣泛探討的范圍。
2015年3月,中國證券業協會曾經發布《賬戶管理業務規則(征求意見稿)》。賬戶管理業務,即指取得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并符合規則條件的機構(持牌機構)接受客戶委托,就證券、基金、期貨及相關金融產品的投資或交易做出價值分析或投資判斷,代理客戶執行賬戶投資或交易管理。
當時的安信證券非銀行業分析師衡昆就指出,全權委托是成熟市場中財富管理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賬戶管理業務也是券商經紀業務的主要收入來源。
衡昆以美林為例,作為美國財富管理業務最成功的公司之一,美林于1977年推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美林現金管理賬戶(CMA),1998年開始引入受托管理的財富管理業務收費模式,私人客戶業務的收入構成從以傭金為主逐步轉向以綜合的資產管理年費為主,重點是引入按客戶資產規模的一定比例收取年費的模式,并且實行針對超高凈值客戶(資產1000萬美元以上)的專屬精英投資顧問服務、針對中端客戶(10萬~1000萬美元)的團隊型投資顧問服務,以及自助型經紀服務三種模式共存的服務模式,成功地從單純的證券經紀商轉型為全面的財富管理服務提供者。到2005年,美林按管理資產收費的客戶資產規模為總客戶資產規模的19.3%,收入中的管理費和資產管理收入卻占到了總收入的49.6%,該部分客戶的客戶資產貢獻率遠高于總體水平。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在美林交易和投資業務大幅虧損的情況下,美林財富管理業務絕對收入仍保持相對穩定。衡昆當時認為,賬戶管理業務估計將給券商行業帶來近1000億元的收入。
但《賬戶管理業務(征求意見稿)》發布時間正值2015年上半年大牛市的后半場,之后賬戶管理業務到目前仍處于擱置狀態。如今,近4年過去了,券商行業又經歷了一次牛熊輪回,財富管理的概念被市場更普遍地接受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瑋這一兩會建言,也與證券行業近年來所面臨的轉型壓力有關。
從行業情況看,盡管融資融券、股指期貨等業務早已從創新轉為常規,但證券行業“靠天吃飯”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性的改觀。2016年至2018年,證券行業已經出現連續三年業績下滑。
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受2015年高基數影響,2016年,129家證券公司實現凈利潤1234億元,同比下滑49.6%。2017年,證券行業總收入3113億元,同比下降5.1%;凈利潤1130億元,同比下降8.5%。2018年,131家券商實現營業收入2662.9億元,實現凈利潤666.2億元;營收同比下滑14%,凈利潤整體下滑41%。其中,利息凈收入、承銷保薦收入下滑幅度最大,分別達到38%和32%。
在這次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國泰君安國際董事會主席兼行政總裁閻峰也提交了一份名為《做強做優做大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構建資本市場四梁八柱確保金融穩定安全》的提案。
在這份提案中,他認為,我國頭部證券公司相對于歐美大型投行資本規模小、杠桿水平低,不利于在開放資本市場環境下占據市場定價權、擴大話語權和增加影響力。面對大型的全球型投行紛紛進入中國市場這一趨勢,應盡快加大資本投入打造航母級投行,加快中資券商做強做優做大的步伐,建設系統重要性投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確保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