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20 14:34:08
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月,創投交易數量僅101起,與去年1月相比大降84.44%;交易總金額僅17.88億美元,相較于去年1月驟降67.75%,創投交易數量及規模雙雙觸底。
每經記者|李蕾 每經編輯|肖芮冬
2020年伊始,中國VC/PE市場開了一個不太好的頭。從基金募資和交易情況來看,近兩年“資本寒冬”的影響尚在延續,而春節假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對行業的影響更是雪上加霜。今天投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就顯示,1月國內VC/PE市場慘淡,創投交易數量及規模雙雙觸底。
華興新經濟基金管理合伙人杜永波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這次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將至少持續3~6個月。除了業務受到的影響各自不同,所有創業公司都必須接受一個現實:疫情之下,資本市場節奏整體放緩,新的融資周期勢必會被拉長。“保持足夠的現金儲備,維護公司及上下游供應鏈健康運轉是企業生存的首要命題。”
我們把這份數據拆開來看。首先來看看募資數據,從新成立基金情況來看,2020年1月新注冊成立基金數量僅227只,環比大幅減少43.38%,相較于2019年1月減少5.42%。這227只新成立的基金分布在全國20個省市區——其中,廣東省新成立79只基金,排名第一,數量占全國新成立基金總數的1/3;浙江省、山東省分別以45只、31只位列第二、三名。
事實上,年初普遍為機構盤點創投業績、規劃調整新一年投資策略的時期,募投活動普遍減少。根據投中研究院的數據,2020年1月完成新基金成立的機構173家,環比減少45.77%,相較于2019年1月減少5.98%。不過也不乏有頭部機構相對突出活躍——有30家機構新成立多只基金,其中高瓴資本、安聯大業成立了5只新基金。
其次,再來看看創投市場的數據。自2019下半年以來,中國創投市場投資節奏逐步放緩,融資交易活躍度持續走低。今年1月,創投交易數量及規模雙雙觸及一年來最低值,明星項目的大額交易也顯著減少。
從具體數據上來看,2020年1月,創投交易數量僅101起,與去年1月相比大降84.44%;交易總金額僅17.88億美元,相較于去年1月驟降67.75%,創投交易數量及規模雙雙觸底。
在這其中,各行各業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波及。尤其是曾經活躍度最高的IT及信息化、醫療健康、互聯網等領域,交易案例數量不足20起,與2019年1月相比,各行業平均降幅高達80%。
而從融資規模來看,除了IT及信息化領域憑借青藤云、天空衛士等億元級別大額案例,使得融資規模與2019年基本持平外,其他行業融資規模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
最后,來看看私募股權市場的情況。與創投市場類似,今年1月以北上廣為首的私募股權投資活躍的地區受影響較為嚴重,交易案例數量急劇減少,而本就不活躍的地區,其私募股權交易幾乎停滯。
從具體數據上來看,今年1月私募股權投資交易案例僅75起,近一年來首次跌破百起,與去年1月相比大幅下滑72.22%;融資總規模也僅有84.38億美元,與2019年1月相比減少了12.81%。再看看細分領域,2020年1月各行業私募股權投資幾乎停滯,除制造業、醫療健康行業分別有12起、10起交易以外,其他領域交易數量均為個位數。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地區的私募股權市場交易中,廣東省交易規模逆勢增長,主要源于高瓴資本417億元入主格力交易落地。然而此項交易于2019年已經開始推動,除此大額交易外,廣東省交易規模僅3億美元。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