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0 21:20:12
在業績說明會上,公司董秘陳波表示,公司大力開展創新項目的立項,目標是每年有15個創新項目。在創新藥方面,目標是每年要有3至4個立項,爭取用3到4年的時間,取得10個以上首創新藥產品,保持2020年以后每年都有創新產品上市。
每經記者|張瀟尹 每經編輯|梁梟
今日(5月20日)下午,華東醫藥(000963,SZ)召開2019年度及2020年一季度網上業績說明會,這是公司阿卡波糖“丟標”后的首個業績說明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業績說明會上,投資者普遍關注公司阿卡波糖的銷售情況。
華東醫藥董事長呂梁在業績說明會上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阿卡波糖今年在集采醫療機構市場正式實施后已開始受到影響,但公司大力推動在基層市場和院外市場及零售市場的銷售,在基層市場和院外市場及零售市場實現了較快增長。
此前的一月份,公司旗下的阿卡波糖片(商品名:卡博平)在第二批全國帶量采購中意外“丟標”,而阿卡波糖片一直是華東醫藥的核心產品之一。華東醫藥曾在相關公告中提及,其阿卡波糖片2019年銷售收入預計達到30億元以上。
華東醫藥2020年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85.98億元,同比下滑11.4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47億元,同比增長26.46%。公司在一季報中提及,報告期內,公司全資子公司杭州中美華東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美華東)的阿卡波糖片在第二次國家藥品集中采購中因價格原因未能中標,給公司阿卡波糖產品未來發展帶來新的挑戰。
事實上,阿卡波糖片一直是華東醫藥的核心產品。華東醫藥曾在相關公告中提及,其阿卡波糖片2019年銷售收入預計達到30億元以上,公司財務負責人邱仁波也在今日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阿卡波糖片2018年度銷售額超20億元,2019年度銷售額增幅超30%。
華東醫藥方面曾于5月6日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今年二季度阿卡波糖集采結果在全國將陸續落地,故2019年以及今年一季度公司阿卡波糖片銷售保持穩定增長。
在今日的業績說明會上,有多名投資者問及公司對阿卡波糖在今年二季度乃至全年的銷售預期。對此呂梁表示,今年在集采醫療機構市場正式實施后,阿卡波糖銷售已開始受到影響,但公司大力推動在基層市場和院外市場及零售市場的銷售,在基層市場和院外市場及零售市場實現了較快增長。
那么,公司目前在基層銷售方面有何布局?公司獨立董事鐘曉明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推行大醫院和基層市場并重的戰略,目前藥學服務和市場營銷相關人員約6000人,其中基層隊伍近3000人,營銷人員一部分從原有大醫院渠道分流到基層。此外,公司主要產品均為國家基本藥物和醫保目錄品種,阿卡波糖等處方在分級診療和慢病處方外流的推動下,已逐步外流到社區醫院、藥店、鄉鎮醫療機構,公司在基層市場仍有相當大的空白區域需要進行覆蓋和布局,基層藥學服務和市場推廣人員數量還將繼續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華東醫藥方面曾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透露,公司的阿卡波糖片2019年在大醫院和基層的銷量約各占一半。不難發現,盡管發力非集采市場,但對華東醫藥來說,“丟標”帶來的沖擊顯然還需要時間去化解。
公司給出的化解方案之一是轉型創新藥。在業績說明會上,公司董秘陳波表示,公司大力開展創新項目的立項,目標是每年有15個創新項目。在創新藥方面,目標是每年要有3至4個立項,爭取用3到4年的時間,取得10個以上首創新藥產品,保持2020年以后每年都有創新產品上市。
陳波表示,公司將重點布局抗腫瘤、內分泌及自身免疫三大核心領域;聚焦臨床價值優、市場潛力大的創新品種;全面調整現有產品結構,堅決清理和淘汰低壁壘、低商業價值的仿制藥,力爭實現2025年創新業務板塊占醫藥工業板塊營收30%的階段性目標。
記者注意到,目前華東醫藥已“砍掉”六個仿制藥項目,分別是抗腫瘤領域的厄洛替尼片、伊馬替尼片、波舒替尼片項目,超級抗生素領域的非達霉素片和達巴萬星凍干粉針項目,消化道領域的左旋泮托拉唑凍干粉針項目。此外,2020年一季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華東醫藥研發費用為2.63億元,同比增長67.23%,主要系當期研發投入增加所致。
呂梁在5月15日的投資者網上集體接待日活動中表示,華東醫藥包含醫藥商業、醫藥工業和醫美三大業務。在醫藥商業方面,公司面臨從傳統醫藥配送到新的醫藥商業服務的轉型;醫美是公司近年新進的領域,符合華東大健康的發展戰略,當前的疫情對醫美市場影響較大,但公司認為醫美依舊是發展快速、潛力巨大的領域;在醫藥工業方面,公司未來的發展重點是創新產品和高壁壘的仿制藥。
截至今日收盤,華東醫藥報22.41元/股,漲幅為5.51%。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