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02 18:41:31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最新的11月融智·中國對沖基金經理A股信心指數為119.58,相較10月信心指數環比下降6.24%,但仍維持在高位。從趨勢預期信心指標來看,持有極度樂觀、樂觀的私募管理人數量明顯下降。具體倉位調查結果顯示,中高倉位的私募基金數量仍維持高位,倉位在5成及5成倉以上的私募基金占比93.71%。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何劍嶺
圖片來源:攝圖網
10月滬指沖高回落,量能繼續萎縮,創業板也繼續橫盤調整,市場資金繼續追捧高景氣度的確定性增長行業。隨著市場擔憂的不確定性因素“靴子落地”,11月市場資金又會是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最新的11月融智·中國對沖基金經理A股信心指數為119.58,相較10月信心指數環比下降6.24%,但仍維持在高位。從趨勢預期信心指標來看,持有極度樂觀、樂觀的私募管理人數量明顯下降。具體倉位調查結果顯示,中高倉位的私募基金數量仍維持高位,倉位在5成及5成倉以上的私募基金占比93.71%。
在9月出現下滑后,10月份市場先漲后跌,進入了明顯的分化階段,滬指量能持續萎縮,創業板也繼續橫盤調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家電板塊受到市場資金追捧。隨著三季報的披露,市場也出現了分歧,資金繼續追捧高景氣度的確定性增長行業,而三季報業績不及預期的股票則加速下跌。其中不少機構抱團的白馬股出現“閃崩”,進一步說明了市場資金對個股的分歧加劇。
由于多方因素影響,當前市場資金在年底節點顯得尤為謹慎。那么對于11月的行情,私募機構如何看待呢?私募排排網發布的最新11月融智·中國對沖基金經理A股信心指數顯示,該指數為119.58,相較10月環比下降6.24%,有小幅下滑,但繼續維持在高位。
10月份的A股,機構大幅調倉跡象明顯,而從私募的倉位來看,目前股票主觀多頭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倉位為80.00%,相較于上月有小幅下滑,但同樣維持在高位水平。具體結果顯示,中高倉位的私募基金數量維持高位,倉位在5成及5成倉以上的私募基金占比93.71%。其中20.98%的私募目前處于滿倉狀態,80%以上(不含滿倉)區間的私募占比44.76%;50%至80%(不含)區間的私募占比27.97%;倉位在5成倉位以下的私募數量有所提升。由此可以看出當前市場分歧繼續加大,滿倉及低倉位私募數量均有明顯提升,中等倉位私募數量出現下降。
而對于11月份行情的看法,基金經理中持中性、悲觀的私募比例均有所上升;持有極度樂觀、樂觀的私募管理人數量明顯下降。從具體數值來看,11月A股市場趨勢預期信心指標值為126.58,相比上個月環比下降6.24%。其中3.50%的基金經理持極度樂觀態度,51.05%的基金經理持樂觀態度,相比上個月樂觀和極度樂觀總比例大幅下降12.88%;其次有40.56%的基金經理持中性的觀點,相較于上月比例有明顯提升。
從私募機構對11月份倉位的增減計劃來看,73.43%的基金經理選擇維持現有倉位不變,21.68%的基金經理打算增倉或大幅增倉,剩余4.90%的基金經理欲降低倉位。從數據顯示結果來看,當前私募機構觀望情緒明顯,較上月沒有明顯波動。從增減倉指標來看,相較于上月也沒有明顯的波動,由此可以看出私募認為當前市場形勢沒有形成明顯的增減倉空間。
對于11月份行情的看法,雖然基金經理中持中性、悲觀的私募比例均有所上升,但世誠投資陳家琳卻不這么認為,他表示,進入本年度的最后兩個月,雖然外部事件不少,市場仍將圍繞著業績展開交易,并保持穩步向上的趨勢。
陳家琳認為,注冊制是中國股票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資本市場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另外基于資產配置的中長線資金正在源源不斷地流入市場,可以有效滿足包括IPO在內的資金需求。此外,考慮到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經濟快速恢復,前期應急措施適時退出、正常貨幣政策保持更長的時間,中國前期寬松力度有限,當下收緊的空間亦有限。另外從跨周期調節角度考量,政策調整過程中也將留有余地。所以,宏觀流動性并不會構成對股市的實質性壓力。
在投資方向上,首先仍舊聚焦于高質量成長,這種聚焦策略在前述全面推廣注冊制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隨著三季報的披露,還有機會鎖定一批能在未來數個季度持續提供超額收益的個股,而這些品種多見于消費和醫藥行業。同時或有機會迎來增加科技股投資的機會,催化劑來自于十九屆五中全會對“科技自立自強”的濃墨重彩。最后,年底收官之戰也不應忽視以銀行、地產為代表的低估值板塊可能的“逆襲”,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
厚石天成總經理侯延軍也告訴記者,注冊制來得比大家預期快,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大事,甚至是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在全球疫情沖擊下,在全球“放水”拉動經濟的背景下,貨幣政策對經濟的拉動邊際效應正迅速降低。在良好退市機制配合下的注冊制,會極大地改善資金偏好、重塑資本預期、重整資本邏輯,這個效力會逐步體現。
優美利投資董事長賀金龍表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這將有利于優勝劣汰的資本市場的發行環境。上市券商的三季報凈利潤維持較高增速,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分化,經紀和投行業務依舊是核心驅動因素,將會有板塊內的結構性機會。
龍贏富澤資產總經理童第軼則認為,創業板注冊制新股在上市之初疊加了較高的情緒溢價,所以短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波動。從中長期來看,注冊制下的行情依然是立足于基本面和業績預期的,以價值為導向的市場風格沒有發生改變。該機制在科創板已經平穩運行了一年多的時間,市場已經較好地適應了該機制。且從科創板經驗來看,至今漲跌幅超過10%的科創板企業日均家數占板塊比例僅為4%。在這一機制下,處于短線情緒風口的個股行情更為短暫急促,其余大部分個股幾乎維持原本節奏。可以預見到,未來市場中連續漲停板的“妖股”走勢會越來越少,價值投資“慢牛”個股會越來越多。立足價值、聚焦業績、關注優質公司,依然是我們的投資方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