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商訊推薦

每經網首頁 > 商訊推薦 > 正文

用戶導向:千人千面,重新定義優質金融服務

2021-04-19 20:47:01

連平(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

編者按:4月13日,由平安集團和每日經濟新聞聯合主辦的“平安大講堂·讓金融更有溫度”在深圳舉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出席活動并發表主旨演講,本文系根據連平先生演講內容整理。

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在這里和大家交流,感謝主辦方邀請。剛才主持人說了,今天我的話題是《用戶導向:千人千面,重新定義優質金融服務》。這個話題是主辦方給我提出來的,我試圖運用自己所具有的知識和有關這方面的經驗實踐,談一些這方面的看法。

一、用戶導向是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重新定義優質金融服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什么是優質金融服務?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看法,也沒有非常統一的標準。我認為,所謂用戶導向,或者銀行業長期聽到的“以客戶為中心”等等,其實是優質金融服務的主要內涵。

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發展空間巨大

目前,我們國家財富管理行業是一個大金融的范圍,發展非常迅猛,趨勢非常清晰,未來中國的財富管理行業具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用戶導向是行業長期發展的重要趨勢。中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超過了200萬億,中國高凈值人群所持有的可投資資產規模超過了60萬億。今年,國家推出了“十四五”規劃,在“十四五”規劃以及未來的15年發展目標中,很明確地提出,未來15年要將中國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以上,從目前的標準來看,初步屬于發達國家范圍的水平。按照這樣的標準進行測算,估計到2035年,高凈值人群的規模很可能從目前的200萬拓展到500萬-600萬,那就是要增加300萬-400萬,而可投資資產規模,也會在目前200萬億多一點的基礎上,再多增加200萬億-300萬億,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規模。財富管理行業要服務好這樣的大規模市場,這么多的高凈值客戶,毫無疑問,需要達到優質金融服務的水平。

財富管理市場日漸豐富,客戶對個性化服務需求日益增加

我個人看法,優質金融服務的內涵是持續不斷滿足客戶個性化、綜合性的需求,這是所謂優質金融服務最為重要的內涵。因為金融服務是為客戶服務的,而客戶需求是在不斷發展改變的,水平是在不斷提升的。同時,對每一個客戶、每一個高凈值個體來說,又有從自身出發的獨特需求特征,金融服務需要滿足他。所以這是一個長期持續、不斷改進的過程,同時又是滿足個性化、綜合化要求的過程,因為高凈值人群的金融服務需求是比較多元,比較復雜的。

我們植信投資研究院近期發布了首期植信中國財富指數,有近60%的高凈值客戶需要專業的金融顧問服務,或者咨詢相關的服務,這一比例這些年是不斷上升的。其中有兩個具體的值得關注的趨勢:

一是相對較為年輕的25-40歲的高凈值人群,對多元化金融服務的接受程度更高,對顧問服務的需求也更加迫切。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這樣的人群承受風險的能力相對來說要比年紀大的人高一些,同時又希望能夠獲得更高的回報,收益水平要盡可能高一點。也就是愿意承擔更多一點的風險,以求獲得更高的收益。

二是高凈值人群的資產規模越高,資產配置方面的需求,也就是專業金融顧問方面的需求就更加迫切。這也是好理解的:一是資產規模大了以后,承受風險的能力比較高,同時希望能夠獲得更好更高的回報。

金融機構數量快速增長,競爭壓力倒逼服務提升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還要關注供給方面的變化,當前的態勢是金融機構數量越來越多。

傳統金融機構,比如證券、銀行、保險,這些機構的數量還是有限的,這些年變化并不大。增加得最為明顯、速度最快的就是私募基金,現在已經達到了2.4萬多家。

可能十年前講到私募基金,知道的人還不是太多,江浙一帶有不少私募基金,我有的學生十幾年前就在做私募基金業務,在這方面有很多投入,但是成功者并不多。

但是,現在我們看到,金融機構的數量快速增長,不是銀行,不是證券,也不是保險,而是私募基金。他們加入了財富管理市場,為客戶提供各種綜合性金融服務,所以競爭越來越激烈,競爭壓力越來越大。這導致金融機構需要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根據客戶的個性化、多元化、綜合化需求,不斷提升自己的服務能力,為他們做好服務。

千人千面、高凈值客戶需求分層化

前面我們講到,財富管理人群,尤其是高凈值客戶群體,規模越來越大,個體數量越來越多,每個個體具有的資產規模也在快速上升。由此產生了一種現象:高凈值客戶需求是多元化的,可以分很多層次。簡單列幾個,50萬-100萬,100萬-500萬,500萬-1000萬,5000萬到1億等等,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層次。很顯然高凈值客戶層次比較高,各方面的內容要求就更豐富。按需求來說,比如這些高凈值客戶,往往自己是一家公司的老板,涉及財富傳承、子女教育、海外置業,甚至還包括稅務方面、健康方面等等的需求。與這種服務相對應的金融機構的形式,或者說組織形式,就是家族辦公室或者私人銀行。

私人銀行在中國已經有十幾年的發展,現在日趨成熟,競爭越來越激烈。一些大型金融機構在私人銀行方面具有比較強的競爭力,中小商業銀行在這方面要弱得多。

剛才我們也講到,私募快速發展過程中,像家族辦公室這種既沒有專業牌照,監管框架也不明確的形式,居然也獲得了快速發展。現在市場上至少有兩三千家所謂家族辦公室在運營,我們要更多地關注它對市場所帶來的一系列影響。但是,這一類機構或組織形式、商業模式的存在,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憑空的。而是有這樣的市場需求,需求催生出了一種比較高級的經營形式。

除此之外,不同層次的需求,從比較頂尖、復雜的金融需求到比較普通的金融需求,如通常的財富保全,日常收支等,有的用戶年紀比較大,所擁有的資產規模比較有限的,他們更多做一些銀行理財等等,這些風險相對也比較小,服務的內容、結構也比較簡單。

二、金融機構從多個維度探索滿足用戶需求

剛才我們簡單梳理了整個行業用戶需求快速發展的大致狀態和趨勢、環境。接下來我們要重點說說,應對這樣的變化,金融機構該怎么做,或者正在怎么做。在這方面,許多的金融機構已經做了大量實踐,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

趨勢一:跨業綜合經營,子公司化提升業務協同效應

第一個探索是跨業綜合經營。客戶的需求是很復雜的,涉及多元化的需求,面對這些需求,很難用一塊金融牌照吃遍天下,尤其是面對高凈值客戶,需要有很好的綜合性能力。這種情況下,一部分金融機構,尤其是大型金融機構,就在持續推進跨業綜合經營。比如商業銀行,投資基金子公司,保險子公司。部分商業銀行擁有的子公司可能有六七家之多,通過這樣的形式來跨業,開展綜合經營。

在中國,不同的金融機構,如證券、保險、信托,是按照不同的行業分別進行監管的,在不同市場開展業務,這點和部分西方發達國家的有些做法不同。混業經營程度最高的是歐洲,像德意志銀行,是一家大家認為很傳統的商業銀行,但是就是這樣一家銀行,它的牌照所經營的業務范圍包括了保險、證券、信托等等,基本上囊括了金融行業一系列子行業,所以是混業經營;即一塊牌照包括了多種經營范圍。在中國沒有這種形式,中國監管非常清晰,銀證保等都應該有自己的牌照,按照子公司來進行運作,這就是很清晰的分業監管。

在分業監管的情形下,要達成很好的綜合性、多元化的經營能力,更好地服務高凈值客戶,需要有更多的牌照。一些中小機構沒有這個能力,只能通過各種合作的方式加以推進。還有一些中小機構,可能合作也做不好,這樣就有可能影響它的經營能力,所以大型金融機構是有優勢的。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集團內部的這些牌照所形成的經營功能,有沒有能力組合好,發揮協同效應,這點至關重要。我認為,把五六種牌照在集團下整合好,發揮協同效應,比獲得牌照更難。畢竟它們是子公司,它們是按照子公司甚至上市公司的要求運作的,受到各方面的監管,其經營發展的標準與集團經營發展的標準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的。從集團來說,可能某些子公司獲得更高的盈利,并不是它最重要的目標,它希望看到你能夠開展經營,有一定的收益就可以了,關鍵是你能不能在集團中,把子公司功能發揮出來,推動其他子公司經營,產生協同效應。

這點對大型集團來說目標很清晰。因此,近年來,大型金融機構作為一個集團,很早就在探索推動內部子公司整合經營。十幾年來這方面在持續不斷推進,但是難度比較大。大型金融機構有很多優勢,但同樣也有內部許多相關功能之間的矛盾,各人所希望達成的目標之間,差異化程度非常高。所以很多非常好的組織形式,往往推不下去,所以很多年來大型金融機構的私人銀行做得并不是特別好,它的難度是多元化協同,產品協同、營銷協同、人才協同等等方面,這需要持續不斷努力。

在這點上,外資金融機構幾十年來是有實踐的,80年代以后,外資金融機構就開始持續推進內部功能的協調問題。有的也沒有牌照,像德意志銀行是一個大牌照囊括了所有業務,像花旗是分成幾個業務板塊和條線,在內部運用行政、績效考核等手段,把相同的業務整合成一個大的板塊和條線,這家銀行中的這些條線是事業部制的運營,這些事業部制運營的機制,能很好發揮協同效應。像花旗、匯豐,在2000年初的時候是被“仰視”的金融機構,內部運營有很多成功之處。

在銀行內部是幾個大的業務板塊,一是公司和投行業務板塊,是一個事業部制的模式;二是金融市場板塊,規模也比較大,主要做金融市場和同業之間的交易;三是個人和零售業務;四是私人銀行,單獨作為一個板塊,因為在發達國家,高凈值人群規模相當之大,是一種針對個人的批發業務,不是零售業務。這些都是通過很多年積累的經驗,來推動內部的業務協同,使得這種功能能夠很好地協同在一起,產生1+1大于2,而不是1+1小于2的業務發展模式。

趨勢二:產品創新,通過不同產品線覆蓋不同類型需求

產品創新層出不窮。創新目標是非常清楚的,就是從客戶需求出發,讓產品具有的功能能夠為客戶提供服務,覆蓋和滿足客戶需要。在這一點上,國內公募基金最近這些年所做的許多嘗試、創新,其實還是比較不錯的。產品品種越來越多,就是在持續不斷滿足一些客戶的需求。

趨勢三:科技化和智能化,為精細化、個性化金融服務奠定基礎

這個趨勢是這些年感受最為深刻的。今天上午去考察了中國平安整個集團在科技、智能化方面的進步,確實印象非常深刻。

在高凈值客戶服務中,如何更好滿足用戶需求,科技化和智能化可以發揮相當大的作用。它可以促進業務運營效率大幅度提高,甚至是100%的提高,使得客戶體驗得到極大改進,而且是持續不斷地改進。

但更為重要的還不在于運營效率,而是通過大數據的分析,通過客戶畫像,通過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手段,把客戶的金融需求更精準地刻畫出來。因為只有更精準地把服務需求刻畫出來,才能更好地匹配產品和提供相應的服務。

在信息化、網絡化、科技化、智能化發展的趨勢之下,能夠很好地改善這方面的金融服務,為高凈值客戶提供精細化、個性化服務就具有了很好的基礎。

趨勢四:增值服務,通過非金融業務增加高凈值客戶黏性

增值服務不僅僅通過金融業務、產品的增加,還要通過其他非金融業務、非金融功能方面的拓展,提高高凈值客戶的黏性。在高凈值客戶服務中,通過私人銀行的形式,為客戶提供服務,加上智能化和高科技的不斷推進,這些功能得到快速提升。

三、高端服務個性化是服務模式的關鍵

個性化高端服務是服務模式的關鍵。服務模式能不能成功,主要是能不能為高凈值客戶、高端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在這方面,發達國家有過很多實踐,瑞士、美國、英國等,有各自不同的服務模式和方式。比如,瑞士更多的是資產管理、財富管理模式,通過資產管理機構來進行運作。美國更多是通過大的投行進行運作,而英國是比較典型的商業銀行不斷改進創新的模式。盡管各個國家特點不同,機構運營模式不同,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各取所長,互相學習,最終達到的目的就是要使高端服務、金融服務的個性化、人性化。

更好地服務客戶,最關鍵在于人才。可能有人認為,現在有AI,很多服務沒有太大問題。但是這個行業要不斷達成目標,最根本、最關鍵的還是高端、專業的金融人才。這種金融人才是木桶效應中的最短板,人才問題不解決,其他問題就得不到很好解決。

在這個行業中,高端金融專業人才在兩個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是針對客戶。有非常好的金融專家,有一批這樣的團隊,營銷客戶也好,更好、更深入地為客戶的需求提供服務等問題,都可以得到迎刃而解。在拓展客戶,獲客,維持客戶和金融機構之間的關系,增加金融機構的黏性方面,金融人才的重要性是首屈一指。

第二個方面是針對金融機構的內部,業務流程、制度、戰略等都需要非常高精尖的專業人才來設計。業務的流程現在有了信息化手段,但是信息化程度水平很高的業務流程是人設計的,沒有優質的人才去設計業務流程,有可能設計出來的業務流程是不容易滿足高凈值的客戶需求的。

內部業務流程、管理制度都需要對業務非常熟悉、非常有經驗,同時又是水平最高的專業人才來進行設計,這樣設計出來的制度才能夠更有效率,更符合實際運營客戶的需要,客戶的體驗會更好。

我一直強調,人與制度之間的關系:你有一批很好的人才,設計出很好的制度,這批制度反過來很好地規范業務運作,使得業務得到發展,更好的人才得以聚集,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專業金融人才在未來行業發展過程中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作為金融機構來說,在制度設計上,一定要將專業人才的管理制度跟管理序列清晰分開,搞管理的就去搞管理,搞專業的就搞專業。這需要我們在內部制度設計上,在績效考核上,非常好地貼近市場需求,突出對于金融人才的重視,這樣企業才能很好地發展。

未來智能投顧的發展,技術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人才短板,或者說彌補人才數量不足的短板,但是對于那些高精尖、前沿、不斷發展變化的領域,需要有更好的人才來進行拓展和不斷創新。

責編 方奕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平安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在线人成视频播放午夜福利 | 日本区一视频区二视频 |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一区二区 | 亚洲一本大道在线 | 香蕉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