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19 22:09:53
◎目前來看,生豬價格過度下跌勢頭得到初步遏制,6月底以來價格出現明顯反彈,目前價格較前期低點回升15%以上,豬糧比價短暫跌破5:1以后迅速反彈,上周已回升至5.85:1。
◎國家發改委表示,將持續跟蹤能繁母豬、生豬存欄變化與豬肉價格走勢,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積極引導養殖戶合理安排生產,必要時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調控調節力度,防止生豬和豬肉價格大起大落。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旭
7月19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相關負責人就當前經濟運行態勢和宏觀調控政策、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生豬價格走勢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期生豬價格持續下跌,引發社會關注,國家發改委日前連續兩次發布預警并啟動臨時收儲。未來一段時間生豬價格走勢如何?豬肉價格何時能夠見底?
對此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萬勁松表示,目前來看,生豬價格過度下跌勢頭得到初步遏制,6月底以來價格出現明顯反彈,目前價格較前期低點回升15%以上,豬糧比價短暫跌破5:1以后迅速反彈,上周已回升至5.85:1。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前期豬肉價格超跌,市場對豬肉的消費量也有所增加,疊加國家接連采取收儲措施,推動豬肉價格出現小幅反彈。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豬肉已經走出下跌周期,目前仍處于低位波動狀態。預計今年9月之后,豬肉消費進入旺季,可能出現階段性反彈。”李國祥說。
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運行走勢圖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
7月18日,華儲網再次發布通知,將于7月21日再次開啟豬肉收儲,數量為2萬噸。記者注意到,這也是本月以來國家實施的第三次收儲。
萬勁松表示,今年以來,受供應顯著改善、需求有所下降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生豬價格大幅下跌。6月2日,國家發改委與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 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
萬勁松強調,在進入一級預警區間后,國家發改委會同商務部等有關部門立即啟動豬肉儲備收儲。7月7日、7月14日,已完成兩批中央儲備收儲,7月21日將組織第三批中央儲備收儲。同時,發改委積極指導各地做好收儲工作,形成“托市”合力,穩定市場預期。
自6月底以來,生豬價格出現明顯反彈,目前價格較前期低點回升15%以上。萬勁松表示,豬糧比價上周已回升至5.85:1,養殖戶信心有所恢復,集中出欄現象有所緩解。
李國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央和地方連續啟動豬肉收儲工作,對市場信心和預期形成支撐。加上近期玉米價格持續下降,養殖戶的養殖成本有所下降,這些因素對于市場而言都是利好消息。
李國祥同時強調,盡管豬肉價格有所反彈,但目前仍然屬于低位波動狀態。9月以后,隨著南方地區腌肉需求的增加,可能會有階段性反彈,但并不建議養殖戶立即調節產能。“我們預計,明年3月份以后,豬肉價格有可能迎來觸底反彈。”
萬勁松表示,隨著中央和地方收儲“托市”效果逐步顯現,加之今年1~2月新生仔豬量減少,經過約半年左右的育肥期,會對7~8月生豬出欄產生影響,預計未來一段時間生豬價格可能將繼續呈階段性反彈態勢。
萬勁松強調,下一步,發改委將持續跟蹤能繁母豬、生豬存欄變化與豬肉價格走勢,及時發布預警信息,達到預案規定及時開展收儲,積極引導養殖戶合理安排生產,必要時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調控調節力度,防止生豬和豬肉價格大起大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7月16日晚間,生豬養殖龍頭企業之一的溫氏股份發布2021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上半年公司預計虧損高達22.6億元至25.6億元,同比下滑154.41%至161.64%。
對于業績跳水,溫氏股份解釋稱,受國內生豬市場行情變化的影響,生豬價格出現大幅度連續下跌,對養豬行業產生較大影響。
李國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豬肉收儲量對整個市場來說占比比較小,而且收儲的是凍肉,這跟鮮肉是不同的消費渠道,所以收儲對生豬養殖企業基本面的改善并不明顯。“我們更應關注如何通過政策調節降低養殖戶的成本,維持市場有序健康發展。”
央視財經評論員王超表示,中報預告披露完畢,上市豬企的業績不太樂觀,這一來是因為飼料價格上漲導致養殖成本上升,二來是今年1月以來生豬價格持續回落,由此導致生豬企業業績出現大幅波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周一滬深兩市豬肉股繼續走低,截至收盤,傲農生物、牧原股份、溫氏股份、雙匯發展等跌超4%,神農集團、東瑞股份、順鑫農業等也紛紛下挫。
深圳市榕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員黃安麟認為,年初至今可以看到,豬肉板塊整體處于一個下跌趨勢,短期來看,背后的原因主要是豬肉價格在春節后不斷下跌,在二季度價格甚至已經跌破了盈虧平衡線,部分豬企可能出現二季度虧損的狀態。
而從長期來看,豬周期一般以3年為一個周期,在經歷了2019、2020年向上周期后,2021年可能出現一個向下的拐點,因此當前對于養殖板塊仍需要保持比較謹慎的態度。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