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13 21:52:26
◎國家衛健委對公眾和重點職業人群戴口罩指引進行了修訂,對普通公眾以及境外輸入和污染傳播高風險崗位人員、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公共場所服務人員等三類重點職業人群提出了新的要求。
◎到目前為止,12~17歲人群接種工作在全國正在有序推進,累計報告接種總劑次數超過6000萬劑。根據對不良反應的監測分析,兒童和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不高于18歲以上的成人。
每經記者 李彪 實習記者 李明明 北京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陳旭
8月1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有關情況。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在發布會上表示,截至目前,全國現有本土確診病例連續19天上升,涉及16個省份,全國現有156個中高風險地區。
當前我國面臨短時間內多源、多點發生疫情的復雜局面,為此國家衛健委已派出20個指導組分赴各地督促排查風險。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在發布會上介紹,在發生疫情的48個城市中,已經有36個城市超過5天沒有新增的感染者報告。除了揚州、武漢、張家界市以外,其他的地市僅僅只是零星的病例報告。
他強調,從這個情況看,全國的疫情風險總體可控,全國層面發生大規模疫情的風險是比較小的。
近期發生的多起疫情均是由德爾塔毒株引起的,針對這種毒株,公眾和重點職業等人群應該如何強化個人的防護?
賀青華回應稱,國家衛健委對相關的防護指南進行了修訂,由原來的65類增加到85類。
首先是對原來的65類進行了更新,強化了口罩佩戴、疫苗接種、健康監測等方面的要求。
其次是在重點場所和單位方面增加了10類,強化了對碼頭、口岸、棋牌室(麻將館)、臨時安置點等場所和單位在健康監測、疫苗接種、核酸檢測、清潔消毒和應急處置等方面的要求。
第三是在重點人群方面增加了10類,強化了航班保潔人員、機場司機、機場公安輔警、機場裝卸工人等重點人群的衛生防護要求。
同時,國家衛健委對公眾和重點職業人群戴口罩指引也進行了修訂,對普通公眾以及境外輸入和污染傳播高風險崗位人員、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公共場所服務人員等三類重點職業人群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公眾處于人員密集的室外場所需要佩戴口罩,境外輸入和傳播風險較高的崗位人員要求工作期間全程佩戴顆粒物防護口罩等。
對醫療機構工作人員,除醫務人員直接接觸污染物的人員做好重點防護以外,還要求接觸潛在污染物的人員,如保潔人員、護工、水暖工等,要求他們在工作期間全程佩戴顆粒物防護口罩。
目前,不少地方已經開始給12~17歲的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據賀青華介紹,到目前為止,12~17歲人群接種工作在全國正在有序推進,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接種總劑次數超過6000萬劑。
在北京市海淀區一處接種點,醫護人員為未成年人進行新冠疫苗接種 圖片來源:新華社
為什么要給這部分群體接種疫苗?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在發布會上表示,青少年和兒童都是易感人群,早期大家可能認為兒童發病率和患病率不高,但隨著疫情的持續傳播,尤其是在一些疫情比較嚴重的國家,兒童患病率在不斷上升。此外,兒童在建立群體免疫過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的家長擔心青少年接種完新冠疫苗之后可能產生不良反應,王華慶對此回應表示,目前根據對不良反應的監測分析,兒童和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不高于18歲以上的成人,既包括一般反應,也包括異常反應。
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之后出現的一般反應主要表現為發熱,另外是局部的疼痛、紅腫。異常反應主要是過敏反應,雖然很罕見,但是有個別出現,主要為過敏性皮疹,癥狀也相對比較輕。
王華慶強調,在監測的數據當中也看到有個別兒童和青少年接種疫苗之后出現了心因性反應。而心因性反應是非器質性的反應,這種情況也可以預防。
由于開展新冠疫苗接種,有的地方出現嬰兒疫苗等其他疫苗沒有窗口的情況。對此國家衛健委基層司副司長高光明強調,疫情之初國家衛健委要求,在新冠疫苗接種當中,基層對0~6歲兒童免疫規劃疫苗不能停。各地要把工作再抓實抓細,要做到不漏一個孩子,把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任務保質保量做好。家長也可以積極與當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聯系,如果有家庭醫生簽約的,可以直接找家庭醫生反饋。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