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15 19:52:33
◎對于尚未到香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格隆匯美股分析師認為,現在擺在這類公司面前的大致只有私有化、在香港二次上市、3年內等待中美完成相關談判這三條路。
每經記者|王海慜 每經編輯|吳永久
上周以來,隨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根據《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把5家中概股公司列入預退市名單后,中概股陷入了一輪持續至今的非理性拋售。其中,尚未在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更是成為市場率先拋售的對象。
而對于這類中概股今后面臨的選擇,格隆匯美股分析師認為,現在擺在這類公司面前的大致只有私有化、在香港二次上市、3年內等待中美完成相關談判這三條路。
不過,從最新的消息面來看,中美監管部門之間的積極溝通也給目前身陷危機的中概股帶來了轉機的希望。
自從3月8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根據 《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把5家中概股公司列入預摘牌名單后, 中概股陷入了一輪持續至今的非理性拋售。
該法案要求,外國發行人連續三年不能滿足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對會計師事務所檢查要求的,其證券禁止在美交易。
此前,某券商海外策略分析師曾向記者表示,在美國監管機構施壓的背景下,相對而言,那些已經在港股二次上市的中概股面臨的風險相對小。而那些還沒在香港上市的中概股,風險更大。因為對于在港股二次上市的中概股而言,理論上可以把其在美國發行的所有ADR都轉換成港股,這樣可以在相當程度上規避在美股被迫退市的風險。
3月14日跌幅超過20%的中概股
截圖自:Choice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在3月14日晚間的跌幅超過20%的中概股中有多家知名企業,比如拼多多、愛奇藝、知乎等,而這些企業的共同特點是尚未在香港實現二次上市。
據Choice數據統計,自上周以來,總共有19只中概股的累計跌幅超過了40%,分別為滴滴、醫美國際、霧芯科技、金山云、愛奇藝、逸仙電商、萬國數據、優客工場、滿幫、慧擇、涂鴉智能、世紀互聯、華住、精銳教育、歡聚、天境生物、洪恩、聚好商城、知乎。其中除了華住、萬國數據外,其余17家中概股都未在香港實現二次上市。
而截至目前,美股市場的大型中概股基本都完成了美股、港股兩地上市,因此,投資者能方便地將這些中概股轉換為H股。
自2020年5月《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獲美國參議院通過后,包括京東、網易、百度、嗶哩嗶哩、中通快遞、攜程、華住、新東方等在內的多只中概股已經完成了在港的二次上市。更早的時候,阿里巴巴也完成了在港的二次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機構已開始著手將中概股轉換為港股。據瑞銀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最新發布的中國股票策略報告,對于兩地上市的中概股,過去3個月機構持倉合計下滑2.6個百分點。但其香港上市股票的機構持倉提高0.9個百分點,表明部分投資者將中概股轉換為H股。港交所中央結算及交收系統(CCASS)數據也顯示,兩地上市中概股的港股部分占比從48%升至了53%。
王宗豪表示,雖然港交所CCASS數據并非H股轉股比率的最佳衡量指標,但由于缺少其他可靠數據,未來幾周我們將繼續關注該指標。
而對于尚未到香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格隆匯美股分析師認為,現在擺在這類公司面前的大致只有私有化、在香港二次上市、3年內等待中美完成相關談判這三條路。
雖然目前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有數百家,但其中,小市值公司占了大多數。有分析認為,由于港交所上市規則可能放松,小型中概股有望獲得在港股市場上市的機會。
據瑞銀統計,目前52家公司占了中概股總市值的96%,包括20家已經在美股和港股兩地上市的公司。
王宗豪認為,大部分中概股目前具備香港二次上市資格。另外,港交所和監管機構正就放松不符合利潤要求的 “科技創新”企業上市規則進行磋商。假設最終規則與生物科技公司適用的規則相似(對于未盈利生物科技企業在港股上市,港交所要求這類企業的預期市值不得少于15億港元),大約超過41家中概股公司有望獲得香港上市資格(占中概股總市值的2%)。
但即便是如此,還是有部分的小型中概股可能無法實現在港交所的二次上市。對此,上述某券商海外策略分析師認為,小型中概股在極端情況下面臨的選擇可能只有私有化退市一條路了。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大全新能源、晶科能源等幾家中概股在A股市場完成了“二次上市”。但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相比能方便地將中概股轉換為H股,中概股與A股之間的自由轉換還存在障礙。上述某券商海外策略分析師表示,中概股與A股之間轉換牽涉到外匯的問題,另外,大全新能源、晶科能源等公司A股、美股的上市主體也不一樣,這些因素導致中概股的美股與A股之間不能實現轉換。
不過,中美監管部門之間的積極溝通也給目前身陷“退市危機”的中概股帶來了希望的曙光。
3月11日凌晨,證監會官方微信號發布消息,相關部門負責人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依據《外國公司問責法》認定5家在美上市公司為有退市風險的“相關發行人”一事做出了回應。
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證監會始終堅持開放合作精神,愿意通過監管合作解決美方監管部門對相關事務所開展檢查和調查問題。近一段時間,中國證監會和財政部持續與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開展溝通對話,并取得積極進展。我們相信,雙方通過共同努力一定能夠盡快作出符合兩國法律規定和監管要求的合作安排,共同保護全球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兩國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今天下午有媒體報道稱,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表示,該委員會正與中國監管部門保持積極溝通,近期已多次舉行會談,雙方致力于達成一份合作協議,以便其能夠檢查在美注冊的中國內地及部分從事內地業務的香港審計師事務所。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17272751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