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區域

每經網首頁 > 區域 > 正文

提升基層自治丨成都市金牛區推動撫琴街道西南街片區改造

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10 12:35:04

每經編輯|蘇娜

位于老西門的撫琴西南街片區,緊鄰一環路西三段,始建于上世紀80-90年代,14個老舊院落、23棟建筑、1056戶居民,總建筑面積約6.36萬平方米。由于建設年代較為久遠,片區房屋老舊、道路破損、配套缺失、居民生活環境亟待改善。金牛區以建設“市井西南、煙火撫琴”為主題,結合“一環路市井生活圈”打造,通過集成改造老舊小區及周邊,實現轄區群眾“住有優居”的美好愿望。

實踐經驗

一、創新片區發動機制,變“整治”為“自治”解決群眾參與之難

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創新“破院連片、以片帶點、以點示范”的片區發動機制,打破老舊院落改造“有形的墻”和利益主體“無形的墻”,讓群眾真正成為老舊小區改造的“主人翁”。

(一)“四級體系”緊密黨群關系。找準社區黨建工作“薄弱環節”,探索組建建制性、兼合式鄰里黨組織51個,推選黨員街巷長、黨員樓長201名,構建“社區大黨委—社區黨支部—鄰里黨組織—街巷樓棟長”四級組織體系,將老舊小區改造的政策宣傳、溝通服務等延伸至小區“神經末梢”。劃分黨員包片責任,由黨員帶動在繳納維修基金、拆除違法建設等改造項目中積極示范,推動形成“黨員引領做群眾工作、群眾自發做群眾工作”的生動局面。前期通過壩壩會、商家座談會等方式收集居民群眾相關利益訴求、意見建議1200余條,1月內順利歸集維修資金43萬余元,拆除違章搭建110余處,實現“維修資金歸集率100%、違建拆除率100%”。

(二)“三個平臺”疏通鄰里關系。建立“自管小組—民間協會—社區學院”三個自治平臺,指導改造院落成立自管小組,吸引群眾全程參與設計、施工、管理,做到“改不改、改哪里、怎么改”群眾說了算;促成社區乒乓球愛好者、象棋高手等成立興趣協會,引導參與公共空間的使用、管理和認領維護,開展“老西門球王爭霸賽”“周東講撫琴”等文化活動;在黨群服務中心開設社區學院,邀請社區民警、老黨員、社治專家等講歷史、講政策、講法律。改造前后共組織體育、舞蹈、閱讀、音樂、電影等文化生活110余場,不斷增強群眾自治改造認同感。

(三)“兩個聯盟”鏈接商居關系。組建“商居聯盟—商家聯盟”兩個互動聯盟,推動商家和社區居民共同擬訂街區商業公約,加強商家自律,規范經營行為,解決油煙噪音、占道經營等擾民難題,改造基本完成以來相關民生投訴明顯下降,實現街區秩序和商業氛圍的有效平衡;引導商家成立聯盟組織,“袁老四牛雜串串”“西南第一烤”等60余家人氣店鋪主動投入470余萬,更新提升店面形象、提檔升級配套設施,共同構建街區共治格局。

二、創新片區更新機制,變“零星”為“整體”突破反復修補之困

創新“院內院外、地上地下、面子里子”片區更新機制,實施一體化改造、項目化集成、整體化呈現,基本實現改造“一次性”到位,居民“一致性”滿意。

(一)堅持“小區街區”整體謀劃。挖掘保留30余年“遛鳥杏園”“露天茶館”等老成都在地文化根脈和資源稟賦,結合一環路整治工程,統一規劃提升西南街社區30個老舊小區、6條道路、4個游園、1.5萬平方米空間、2個社區公共配套中心,形成“市井西南、煙火撫琴”整體改造方案,分類指導、共同推進老舊小區、公共空間、沿街店鋪三類空間載體建設,實現“整體規劃、連片打造、多元共治、集中呈現”。

(二)堅持“院內院外”一體打造。針對群眾反映的管網堵塞、私拉亂接等長期痛點,將街區道路和老舊小區管道線路納入統一改造,實施修復管網、疏通管道、雨污分流等“看不見”的隱蔽工程,做好地面鋪設、管線序化等“看得見”的功能建設,共更換疏通地下管網1340米。針對居民休閑游憩、交通出行等公共需求,在院內院外系統集成綠道游園、文體空間等功能性配套,增設城市家具、微景觀10處,釋放停車位200余個,新增綠化游園面積約4000平方米,實現院落內外、公共區域配套設施之間的有機銜接。

(三)堅持“文態形態”統籌推進。著重延續成都街坊里巷的煙火韻味、市井記憶,保留代表成都記憶的老發廊、老菜鋪、老公寓等,修繕保護居民喜愛的懷舊壁畫墻、紫藤花植物,打造吸引年輕人消費打卡的“撫琴生機”潮玩空間,提升“最成都街巷”生活體驗。尊重原有建筑肌理,靈活運用傳統建筑材質,形成了馬頭墻、煙火撫琴等一環路地標,充分體現“讓城市留住記憶,讓群眾記住鄉愁”。

三、創新片區運維機制,變“輸血”為“造血”破解后續發展之憂

堅持項目化思維、商業化邏輯、市場化運營,創新“共策共建、共治共享”片區運營機制,將院落改造與運維并行擺位、統籌推進,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同步提升。

(一)成立“社區基金”做優服務。堅持“資源資產化、資產收益化”思路,大力整合清理閑置空間、低效空間和侵占空間共1000余平方米,引入成都文旅集團進行統一打造運營杏園、鄰里會客廳、幸福生活館等優質公共空間,將項目日常收益按比例反哺成立社區基金,以市場化邏輯保障公共空間長期高效運營。堅持“社區基金為社區”原則,按照“居民認繳一部分、基金補貼一部分”的模式,引入金港物業開展信托制物業試點,組建成立社區“五小”服務隊,為社區居民免費提供“小修理”“小菜籃”“小理發”等便民服務,8個院落實現由“無人管”向“準物管”的轉型。目前社區基金“總池子”達30余萬元,已開展8個項目打造及運營,服務居民群眾5000人次。

(二)引入“專業組織”做好活動。充分“兩新”組織專業力量,邀請“嵐庭裝飾”“華凌攝影”等高水平設計團隊,改造升級“西南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幸福生活館”,創意打造“微電影”拍攝工作室、黨員“加油站”等影像美空間,植入VR居家裝飾體驗、多肉植物微景觀形成居家美空間、生態美空間,精心搭建鄰里中心“鄰里戲臺”,邀請成都書畫家設立工作室,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文娛項目。現已開展手機攝影培訓、古裝攝影教學等專業培訓60余次,播放壩壩電影、組織社區達人秀等90余場,共吸引3萬多居民參加。

(三)豐富“消費場景”做活商業。圍繞“市井西南,煙火撫琴”主題梳理重塑街區特色商業,協商院落居民打通地鐵5號線撫琴站出口圍墻并連接社區子街巷,釋放產業空間1200平方米,統一規劃建設社區底商40余間,植入美容保健、運動健身等新型社區消費場景,形成了人留商聚的社區微型TOD。動員綿陽九院等駐區單位將老舊宿舍改造為“拾光民宿”,將廢棄的自行車停車樓打造為特色酒吧,推進美學價值轉化,豐富社區商業形態,形成了吃、住、游全鏈條消費場景。

案例所屬機構

成都市金牛區公園城市建設和城市更新局

(圖文由案例所屬機構提供)

封面圖片來源:成都市金牛區公園城市建設和城市更新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成都市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精选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在线观看 | 亚洲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