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23 19:19:34
2月23日,央行網站消息稱,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和《關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
意見指出,在合作區試點放寬個人資本項目外匯管理政策,區分境外個人和境內個人,研究放寬合作區居民使用外匯的管理要求。允許符合條件的合作區內地居民個人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在年度額度內直接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辦理跨境人民幣匯款和收款。
每經記者|肖世清 每經編輯|廖丹
2月23日,央行網站消息稱,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一”)和《關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二”)。
其中,意見一指出,允許符合條件的合作區內地居民個人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在年度額度內直接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辦理跨境人民幣匯款和收款。支持銀行與清算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合作,基于實際薪酬水平提供個人薪酬跨境收付便利化服務。支持在合作區內生活和就業的澳門居民在合作區內金融機構直接開立境內證券市場賬戶,參與內地證券市場投資。
意見二指出,擴大港資金融機構業務范圍。支持境外特別是香港地區銀行在前海合作區的分支機構取得基金托管業務資格。擴大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開放。允許境外特別是香港地區金融機構在前海合作區設立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消費金融公司、養老金管理公司。支持符合條件的香港地區銀行在前海合作區依法設立分支機構,拓展內地業務。
每經記者注意到,意見一和意見二各提出三十條金融改革創新舉措,涵蓋民生金融、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現代金融產業發展、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加強金融監管合作等方面。
意見一指出,打造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金融環境。其一是便利合作區個人跨境交易。在符合自用、自住的實際需要原則下,為符合條件的澳門居民在合作區內購置或出售商品房給予匯兌便利。在合作區試點放寬個人資本項目外匯管理政策,區分境外個人和境內個人,研究放寬合作區居民(指在合作區內生活和就業的澳門居民、內地居民,下同)使用外匯的管理要求。允許符合條件的合作區內地居民個人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在年度額度內直接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辦理跨境人民幣匯款和收款。支持銀行與清算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合作,基于實際薪酬水平提供個人薪酬跨境收付便利化服務。支持在合作區內生活和就業的澳門居民在合作區內金融機構直接開立境內證券市場賬戶,參與內地證券市場投資。
意見二指出,擴大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開放。允許境外特別是香港地區金融機構在前海合作區設立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消費金融公司、養老金管理公司。支持符合條件的香港地區銀行在前海合作區依法設立分支機構,拓展內地業務。允許境外特別是香港地區金融機構在前海合作區設立人身險公司、財產險公司、保險控股公司。允許跨國企業在前海合作區率先設立財資中心,為中資企業海外經營活動提供服務。支持符合金融控股公司設立情形、條件成熟的企業集團在前海合作區設立金融控股公司。
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金融行業一方面服務于實體經濟發展,其次在“一帶一路”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向世界,人民幣國際化就成為必然,基于現實考慮,與港澳進行跨境金融的融合,是推動金融國際化發展的重要舉措。此外,通過內引外聯的方式,讓更多國際投資者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可以進一步推動金融國際化。
王紅英稱,在上述政策發布之后,未來金融機構國際化發展可能成為常態,尤其是開放了證券、期貨公司業務范圍,在香港融資通道進一步拓寬,會使得這些非銀機構更加國際化,募集到資金之后,可以開拓更多國際市場,引進優秀國際人才,從而給國內投資者提供更多國際化產品。
“金融業開放是雙向的,通過內引外聯的方式,吸引更多海外機構,進入到中國資本市場,進行穩健、長期的價值投資,對實體產業的發展會起到更好的融資作用,尤其是在注冊制全面實施的背景下,海外機構的進入會使得資本市場的估值更加國際化,以人民幣定價的資產,其估值的客觀性會受到國際投資人士的認可。”王紅英表示。
央行表示,積極做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開發開放,推動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有利于進一步推進我國金融開放創新,深化內地與港澳金融合作,為橫琴、前海兩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臺提供堅實的金融支撐。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會同相關部門持續加強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和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工作,在粵港澳大灣區不斷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高資金融通效率,推動大灣區建設再上新臺階。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