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10 19:38:47
近日,國海證券推出了“國海專「+」”系列視頻節目,首期內容聚焦《量化,智能時代的投資博弈》這一主題。國海證券資管量化投資部總經理汪鑫、國海證券金融工程與財富管理研究首席分析師李楊、上海北外灘金融研究院院長何佳,圍繞量化投資的邏輯,從量化投資的特點、與主觀投資的差異、技術進步對于量化投資的促進作用等話題展開了精彩的討論。
量化投資在國內出現伊始,就伴隨著一些誤解發展至今。“量化投資脫離公司基本面”“屬于單純的統計套利”“量化投資就是高頻交易”等都是較為常見的誤解。在討論中,三位嘉賓在澄清這些誤解的同時,也強調了量化只是眾多市場投資策略中的一種,它更像一支“霰彈槍”,通過范圍更廣的因子選擇,從而在廣度上實現超額收益的獲取。
李楊強調,不能簡單地把量化投資看作統計套利,它的背后有很深的資產理論基礎。他認為,主觀投資和量化投資其實是在不同的要素之間做選擇。比如在對一家公司的認知過程,主觀投資往往會從時間序列進行深度挖掘,對財務數據進行全面的研究。但在當下的時間點上,如何在不同的股票之間、公司之間形成交易和定價決策是最終要解決的問題。這時,對決策路徑的研究就成為量化的優勢。
何佳認為量化本身就是一個中西醫結合的產物,“量化投資的最根本因素是人的思想,這是中醫;而技術是量化投資中不可或缺的,這類似西醫”。汪鑫也認為,投資實際上是從經驗的角度去總結理論,這的確與中醫非常類似。但量化投資所說的“經驗”與主觀投資有所差異。表面上看,量化投資經理并沒有做大量的現場調研,但實際上,他們是從更多的因子角度,而不僅僅是市值、價值、成長這些角度去分析一家公司。“我們去找到更多的類別,再去做一些組合和尋找規律。”汪鑫表示。
李楊也認為,“量化投資不注重基本面”的說法存在認知偏差。他解釋說,量化更多是在做資產價格定價,這個過程是要延伸到對基本面的認知和理解的。其實量化是通過使用更多的截面統計,更多的行業比較、風格比較、個股比較的手段,來實現對資產價格定價的要素延伸。
將量化交易同高頻交易劃等號,是部分觀點認為量化交易風險較高的原因。但事實上,量化交易并非只有高頻交易。目前國內占主流地位的指數增強型產品和量化對沖產品都并非高頻交易產品。何佳認為,國內的量化產品目前看風險并不大。但是從國際經驗的角度看,他也提醒說,一旦遇到大的市場波動和金融危機,量化的負面性有可能會加大市場的波動,為此監管部門會提前進行預防,但總體上來說,政策應以保持穩定為主。
通過量化投資來獲取超額收益是當前的主流投資策略之一,但這并不意味著超額收益是不會衰減的。想要持續獲得超額收益,量化投資的策略就沒辦法“一招鮮,吃遍天”。
通常情況下,當超額收益的規模變大時,超額收益就會變少。李楊解釋說,因為超額收益的本質是所有人累積出來之后的平均水平,所以本質上Alpha的最終結果就是0。當超額收益的規模無限大時,必然會向Beta靠攏。此外,嘉賓們認為,當市場觀察到有一些能夠獲取超額的機會時,大家都會去共同分享這些超額,這也會使得超額收益出現一個衰減的趨勢。
不過,汪鑫認為,這種現象并不可怕,反而超額收益的衰減意味著市場有效性的提高。這個市場有效性提升的過程是不可逆的。在汪鑫看來,量化從業者的宿命,就是要不斷開發新策略、不斷做有效迭代,才能夠不跑輸市場進化的速度。他認為,沒有好的資產和差的資產,只有好的策略和不好的策略。
李楊也指出,超額收益的本質就是一個在獲取超額收益手段上的持續迭代過程。是不是能夠持續地、有效地通過迭代的方式來實現、適應當下市場環境的投資策略,是能否獲得相對穩定的超額收益的關鍵。
在談及國海證券資管的量化策略是如何迭代的問題時,汪鑫介紹說,從大類上看都是多因子策略,但是從因子的輸入端以及側重點上面來看,國海的策略與其他的量化產品存在明顯的底層細分差異,國海更多的是強調中低頻的基本面因子。當然,在策略迭代的過程中,也會不斷開發和融合優秀的價量因子,這樣才能讓邊際增量最大化。
由于量化交易對于技術的依賴程度較高。隨著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進步,其對量化投資的影響也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不過,在討論中,三位嘉賓均認為,技術的進步的確會提升市場的有效性,但對于量化交易在獲取超額收益方面的促進作用并不大。
何佳直言,證券市場在技術的應用速度上一直是保持領先的,但是幾十年來的每一次技術進步,似乎并沒有使得回報率增加很多。汪鑫也認為,技術的進步會提高整體的市場有效性,但因為大家是共同進步,所以相對的進步差異幾乎可以歸零。李楊也持有同樣的看法,他表示,資本市場本質上是個博弈的市場,所有人都有,就等于都沒有。技術的進步,并不意味著事情就會變得越來越容易。
不過,汪鑫認為,技術的進步會讓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更深刻地認識到量化作為一種投資分析工具的重要性。主觀投資也可以使用這種工具,它可以從原來使用Excel表格做模型,升級為使用程序做模型,慢慢地還會用到機器學習的技術;而交易方面,以前要用交易員做交易,隨著人工智能普及,可以通過人工智能下單;技術還能夠更好地輔助行業研究員去做數據分析。
ChatGPT作為近來最火的技術,已經開始在投資領域進行了試水。據報道,有人使用ChatGPT完成了一些簡單的量化策略,它未來是否能夠完全取代現有的決策工具?對此,李楊認為,ChatGPT本質上還是一個自然語言處理工具,但投資是個時間軸的結構,它是需要演繹的。目前來看,ChatGPT的演繹能力還需要再做進一步的探尋,并不能完全成為一個決策工具。
“國海專「+」”系列對話是國海證券踐行行業文化建設,傳達公司專業專注、全心全力品牌理念,打造特色公司文化品牌的一檔微記錄、輕訪談類視頻欄目,將圍繞量化投資、固定收益、她財富這三個話題進行思想交流和觀點切磋。過去幾年,國海證券資管量化團隊持續以嚴明的投資紀律踐行可持續的絕對收益理念,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力爭為投資者帶來更好的投資體驗。
風險提示:“國海專「+」”系列視頻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國海證券力求本視頻所涉信息準確可靠,但并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做出任何保證,對因使用本視頻引發的損失不承擔責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