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國家藥監局創新藥物臨床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永生教授:臨床實踐在新藥推出的過程中起到的作用至關重要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8 12:53:47

12月6日,成都舉辦“2024生物醫藥大會”,主題為“解碼中國醫藥變革之路”。大會匯聚了國內外生物醫藥領域的頂尖學者、企業家及協會代表,深入探討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現狀、挑戰及高質量發展新機遇。國家藥監局創新藥物臨床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主任、四川省衛生健康首席專家王永生教授發表主旨演講。

每經記者|陳榮浩    每經編輯|陳俊杰    

12月6日,由成都傳媒集團指導、每日經濟新聞主辦、四川省醫藥行業協會作為支持單位的“2024生物醫藥大會”在成都舉行。

本屆生物醫藥大會以“解碼中國醫藥變革之路”為主題,匯聚了國內外生物醫藥領域的頂尖學者、企業家及協會代表。與會嘉賓將從多個維度剖析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現狀與挑戰,共同探討高質量發展新機遇。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在會上,國家藥監局創新藥物臨床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主任、四川省衛生健康首席專家王永生教授進行了名為《從臨床PI角度看創新藥物開發與臨床研究挑戰與思考》的主旨演講。

王永生教授提到,創新藥物的開發,常常促進臨床診療的重大進展,但臨床試驗環節對促進創新藥物臨床轉化非常重要,優化臨床試驗設計,充分整合臨床資源,可以加速創新藥物的開發與臨床轉化。

王永生教授表示,在找PI(主要研究者)時,初創企業尤其要尋找有研究熱情且對專業領域精通的研究者,從臨床前到臨床試驗開發過程中,有豐富經驗的PI全周期參與對于創新藥物開發非常重要。在王永生看來,在藥物研發過程中,早期就應與該領域對產品定位、臨床研究經驗豐富的研究者合作,在臨床試驗階段,多與對推動創新藥物開發有熱情、有情懷的研究醫生合作,不僅能有助于加速臨床試驗開展,未來還有可能推動創新藥物上市后的應用。

此外,王永生教授還提到,臨床醫生在實踐中更能感受到“未滿足的臨床需求”,但這些“未滿足的臨床需求”距離創新藥物以及創新器械的開發實際上還存在需要跨越的“鴻溝”,還需要深耕轉化醫學研究的科學家深度參與。目前,即使像華西醫院這類在科研轉化領域擁有強大團隊的研究型醫院,與醫藥企業的合作都還遠遠不夠。相信將來會有逐漸成熟的合作模式或者平臺,由臨床醫生提出“未滿足的臨床需求”, 由醫藥企業的提供支持,同時有專科醫生和轉化科學家深度參與和合作,一定會加速創新藥物的開發與轉化,讓患者獲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創新 藥物 創新藥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五月天中文字幕综合网 | 最新国产国语对白 |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 一本一本久久α久久精品 |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综合区 | 亚洲欧美人成小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