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6-30 20:23:36
近日,有消息稱國際私募巨頭KKR計劃收購國產飲料品牌“大窯汽水”85%股權,大窯公司對此回應“不予置評”。大窯自2023年起就不斷有被收購或將上市的消息傳出。行業人士認為,大窯與蜜雪冰城相似,深耕低價市場,凸顯極致性價比,且深耕中小餐飲門店。透鏡咨詢創始人況玉清表示,大窯本質上是一個IP,有潛力擴展至零售貨架市場。若KKR收購屬實,這標志著美元基金對中國消費市場的再次聚焦。
每經記者|王紫薇 每經編輯|馬子卿
一款5塊錢的大瓶汽水,能吸引國際巨頭可口可樂、PE巨頭KKR和資本市場接連“圍觀”,大窯汽水憑什么?
近日,有消息稱國際私募巨頭KKR正計劃收購國產飲料品牌“大窯汽水”85%股權,有猜測認為是大窯飲品。大窯公司方面對此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不予置評。”
大窯從2023年起就不斷有被收購或將上市的消息傳出。2023年10月,大窯傳出將被可口可樂收購,公司回應不予置評,之后不了了之;2024年7月,大窯再傳被維維股份收購,維維股份回應該消息不實。2025年2月,大窯被傳出IPO的消息。對此有無最新進展?公司方面則向每經記者表示“無法回應”。此次KKR收購大窯的消息如若屬實,大窯的“尋資”之路也最終有了結果。
如今,若KKR收購屬實,這不僅是大窯資本“漂流記”的階段性終點,也標志著美元基金對中國消費市場的再次聚焦。行業人士就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作為下沉市場餐飲渠道的王者,投資方可能是看到了大窯身上蜜雪冰城的影子。大窯到底“值不值”?背后又藏著怎樣的增長邏輯與戰略轉向?
“大窯身上有蜜雪冰城的影子。”一些行業人士并不把大窯汽水放在汽水賽道,而是與蜜雪冰城相比。大窯與蜜雪冰城的相似性之一,在于兩者都深耕低價市場,凸顯極致性價比。
1瓶520ml的大窯汽水售價5至6元,這樣的定位與10元以下價格帶的蜜雪冰城異曲同工,而520ml的大容量又讓大窯與同樣進入中小餐館的可口可樂、北冰洋、冰峰等汽水區別開來。“便宜大碗”,不僅是這一代年輕人對大窯的“初印象”,還深深刻在兒時喝過大窯的“70后”腦海中。
在大眾點評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搜索“大窯汽水”發現,掛出大窯汽水團購券的商家多是燒烤、鐵鍋燉等多人聚會場景的餐廳。記者隨機撥通了一家烤肉店的電話。老板告訴每經記者,團購券上“五選二”的汽水選擇中,不少顧客都選擇兩瓶大窯,因為“量大好分享”。
在渠道方面,大窯深耕中小餐飲門店。中小餐飲如同毛細血管,密密麻麻分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平臺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餐飲相關企業超1569.9萬家。大窯給中小餐館讓利,其汽水的出廠價僅為終端零售價的35%左右,大窯讓利給經銷商,讓后者的毛利超20%,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這種兼顧利潤空間與流通效率的打法,使得它在“燒烤攤、火鍋店、小飯館”中高頻出現,成為典型的下沉場景消費品代表。根據其公開數據,其85%以上的營收來自中小餐飲渠道;在2022年,大窯營收突破32億元。
大窯的品牌熱度并非一以貫之,而是在近年借營銷“翻紅”,走上年輕化轉型之路。在近幾年的營銷上,大窯汽水也幾乎復刻了蜜雪冰城的路徑:華與華操刀品牌戰略,提出“大汽水喝大窯”的口號;2021年,大窯汽水簽下吳京代言,強化“解膩、豪爽”的場景聯想。從魔性口號到社交媒體營銷,從贊助音樂節到線下電梯廣告轟炸,大窯構建了符號識別度極高的品牌傳播邏輯。
但值得注意的是,大窯目前的增長仍依賴北方市場與餐飲渠道,對南方市場滲透不強。此外,汽水本質是一個低頻復購、易被替代的賽道,其品類天花板遠低于茶飲,也缺乏與用戶長期情感綁定的基礎。
而在品牌打造上,大窯目前仍更多停留在“渠道品牌”階段,IP生態尚未形成,情感連接與文化表達的建設仍在早期。
“大窯跟蜜雪冰城(消費群體)目前的重疊度還不太高,但是不代表以后沒有重疊度。大窯本質上是一個IP,它既可以做去跟啤酒競爭‘餐桌上的市場’,當滲透率達到一定程度,它還可以跟可口可樂一樣去競爭零售貨架市場。以后大窯有了潛在擴散的可能,它的生態會更完善。”透鏡咨詢創始人況玉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KKR被稱為“華爾街收購之王”,喜歡利用少資金撬動大杠桿的方式獲得企業控制權。KKR在過去曾數次出手,投資過中國市場的乖寶寵物、Moody美瞳等新消費公司,今年2月還被曝有意收購星巴克中國股權。
“快消類資產在中國一直是優質資產,而食品飲料又基本是優質資產中冒頭較快的一類。快消領域對KKR來說是個比較靠譜的選擇。”況玉清告訴記者。
另有行業資深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茶飲企業逐步走向IPO,對市場有一定的振奮作用。他認為,資本投資這類企業是一筆好買賣,不用擔心后續的退出問題。“股權投資的回報方式有好多種,它完全可以直接做股東,每年拿分紅,這類型的企業產業投資回報率相當不錯,還可以通過資本運作出售股權。”況玉清表示。
大窯對KKR來說可能是一筆性價比極高的生意:估值合理、利潤穩定、品牌已具備區域護城河,又處于轉型前夜。從這個角度來說,KKR下注的不是一家賣汽水的企業,而是一個可以生長為“中國可口可樂”的可能性。
從目前來看,大窯汽水走向“中國可口可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中,大窯的產品結構就面臨一定的健康化轉型壓力。一方面,其主打的大瓶汽水產品,比如大窯嘉賓、大窯橙諾等,雖然憑借高性價比廣受歡迎,但高糖、高熱量的屬性顯然與當下消費者日益增強的健康意識背道而馳。
另一方面,大窯雖已推出無糖系列產品響應市場趨勢,但從當前表現來看,無論是品牌聲量還是終端鋪貨率,其無糖系列仍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形成可與有糖主力產品相匹敵的銷量支撐。在健康化與銷量之間,大窯正處于一個轉型的關鍵期,亟需在產品結構、品牌定位和渠道資源上做出更系統的優化調整。
況玉清認為,大窯本質上是一個可塑性極強的品牌IP,既能與啤酒競爭“佐餐市場”,又有潛力向零售貨架擴展,如果突破品類與渠道局限,其“生態”才剛剛開始。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7458059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