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4 16:54:27
7月14日,市場監管總局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檢驗檢測行業發展情況。2024年,檢驗檢測行業營收達4875.97億元,同比增長4.41%,行業呈現集約化、專業化趨勢,質量效益提升。機構數量下降1.44%至53057家,但戶均和人均營收增長。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機構增長5.17%,凸顯高技術服務業特點。行業人員結構優化,高學歷、高職稱人才增多。國產儀器設備替代率超93%,自主研發能力增強。未來,行業將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并加速國際化進程。
每經記者|張宏 每經編輯|陳旭
7月14日,市場監管總局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檢驗檢測支撐高質量發展”相關工作情況。
檢驗檢測是質量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重點發展的高技術服務業,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支撐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市場監管總局認可檢測司司長況旭在發布會上介紹,從2024年度全國檢驗檢測統計結果來看,檢驗檢測行業營收和單位產值穩步上升,全年實現營收4875.97億元,同比增長4.41%,繼續保持良性增長勢頭。
況旭表示,當前行業呈現集約化、專業化發展可喜趨勢,“小散弱”局面初步扭轉,結構布局持續優化,質量效益穩步提升,支撐高質量發展能力作用明顯增強。
發布會現場 每經記者 張宏 攝
如何評價2024年度檢驗檢測行業發展情況?有哪些亮點?
況旭在回答媒體記者提問時表示,2024年,我國檢驗檢測行業營收穩定增長,領域結構進一步優化;集約化趨勢愈發顯著,規模效應持續增強;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高技術服務業特征突出。總的來看,行業正在通過市場化、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破局扭轉“小散弱”現象。
截至2024年底,我國共有檢驗檢測機構53057家,同比下降1.44%。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875.97億元,同比增長4.41%,戶均營收和人均營收分別增長5.94%、5.20%。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行業呈現量減質升態勢。企業制檢驗檢測機構41280家,占機構總量的77.80%,事業制檢驗檢測機構10090家,占機構總量的19.02%。
民營檢驗檢測機構33892家,占機構總量的63.88%,形成了多元化發展的良性格局。規模以上機構以15.03%的數量占比貢獻81.24%的行業營收,其中,年度營業收入在1億元以上機構769家,增加84家;收入在5億元以上的機構72家,增加1家,頭部企業虹吸效應顯現。
與此同時,區域集聚性特征鮮明。截至2024年底,我國東部地區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占比42.29%,營收占比61.86%;西部地區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占比28.76%,營收占比19.80%;中部地區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占比20.67%,營收占比14.18%;東北地區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占比8.28%,營收占比4.16%。
統計數據顯示,檢驗檢測機構的規模、營業收入與區域經濟發展呈現顯著的協同效應和輻射效應。這與我國經濟發展程度,尤其是制造業密集程度成正相關的關系,充分體現了檢驗檢測作為生產性服務業的特點。
去年全年,獲高新技術及專精特新企業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占比均遠高出全國企業總體水平,應該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對此況旭表示,檢驗檢測行業在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認定中的突出表現,充分彰顯了檢驗檢測行業高技術服務業的特點。
截至2024年底,我國獲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6025家,同比增長5.17%,占機構總量的11.36%,為全國企業總體水平的14.95倍。
獲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收入為2322.44億元,同比增長7.58%,營收貢獻率達47.63%,較2019年提升28個百分點。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或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共計1500家,占比2.83%,為全國企業總體水平的11.32倍。
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或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收入為806.23億元,占比2.83%的機構營收貢獻率達16.53%。
與此同時,行業從業人員能力結構持續優化。截至2024年底,全國檢驗檢測機構擁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16.01萬人,同比增長5.02%,占從業人員總數的10.33%;大學本科學歷人員為67.62萬人,同比增長1.62%,占從業人員總數的43.62%。
全國檢驗檢測機構擁有高級技術職稱人員20.21萬人,同比增長4.75%,占從業人員總數的13.04%;中級技術職稱人員33.39萬人,同比增長1.15%,占從業人員總數的21.54%;初級技術職稱人員26.74萬人,同比減少2.66%,占從業人員總數的17.25%。高學歷人才占比過半,本科以上從業人員達83.63萬人,占比53.95%。中高級職稱人員規模突破53萬,較2019年增長22.7%。
此外,行業內技術自主創新取得突破。截至2024年底,檢驗檢測機構共有儀器設備1067.01萬臺套,同比增長3.87%。其中,國產儀器設備992.51萬臺套,同比增長4.11%,國產儀器設備替代率創新高,數量占比突破93%。檢驗檢測機構儀器設備資產原值5701.70億元,同比增長8.01%。其中,國產儀器設備資產原值3716.44億元,同比增長9.59%,占比65.18%, 核心檢測設備自主研發能力顯著增強。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適應數字化、智能化產業發展趨勢,組織開展檢驗檢測數字化技術攻關和示范應用,在具備條件的行業領域試點推動檢驗檢測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支持機構數字化轉型。堅持技術創新與國際化并進,加速推進檢驗檢測行業國際化進程。對機構及人員嚴格規范管理,完善質量管控體系,加強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讓檢驗檢測服務更加規范透明、優質高效。”況旭強調。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張宏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