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16 18:00:51
7月16日,港交所發布討論文件,旨在引導市場就縮短香港股票現貨市場結算周期展開討論。港交所股票現貨市場自1992年起采用T+2結算周期,而其他國際股票市場已逐漸縮短至T+1或更短結算周期。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表示,港交所將在年底前做好T+1結算周期的技術準備。討論文件指出,轉向T+1結算周期既有好處也面臨挑戰,市場參與者需升級系統、實現流程自動化。
每經記者|黃婉銀 每經編輯|張海妮
7月16日,香港交易所(以下簡稱港交所)發布有關縮短香港股票現貨市場結算周期的討論文件(以下簡稱討論文件),旨在引導市場就此展開討論,并與業界就如何及何時縮短結算周期達成共識。
港交所股票現貨市場自1992年以來一直采用T+2(“T”代表交易日,“+2”表示交割時間間隔)結算周期,而其他國際股票市場在過去20年間也逐漸將結算周期縮短至T+2。近年來,許多市場已轉向或正在考慮轉向T+1或更短的結算周期。根據世界交易所聯合會和國際交易所的統計數據,香港交易所預計,到2027年底,全球股票市場88%的交易將采用T+1或T+0/T+1結算周期。
港交所對于T+1交易醞釀準備已久。今年初,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表示,港交所將在今年年底前做好T+1結算周期的技術準備,但也需要市場做好準備。在實際操作層面,市場可能需要進行一些調整,以適應T+1結算周期。結算周期的縮短意味著資金周轉速度加快,從而可能有助于提高流動性。但她認為最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國際市場,港交所需要與全球其他市場的發展保持同步。
討論文件顯示,香港向T+1結算周期過渡既有好處,也面臨挑戰。潛在的好處包括提高市場效率、降低系統性風險,以及讓香港市場與其他市場更緊密地接軌。同時,轉向T+1也會帶來挑戰,尤其是對于需要應對時區差異、外匯轉換以及更短結算時間窗口的市場參與者來說。為適應這種變化,市場參與者需要升級系統、實現流程自動化,并與整個市場協調配合,以保持營運效率和營運穩定性。
此次討論的結算周期僅限股票現貨市場二級市場交易的結算,不涉及一級市場交易(如新股認購)的結算。
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作為現貨市場的重要部分,其數量在2025年上半年已超過2600家,香港現貨市場今年上半年的平均每日成交額達到2402億港元。香港現貨市場目前于交易日后的兩個營業日結算(即T+2結算周期)。
陳翊庭7月16日表示,“我們很高興發布這份討論文件,引導市場就如何及何時縮短現貨市場結算周期展開討論。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不進則退。香港金融界必須攜手合作、積極行動,落實必要的優化措施。通過引導市場討論,我們希望凝聚共識,并在充分考慮市場意見的前提下制定詳細的實施時間表”。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