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18 15:35:23
7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規范競爭秩序。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葉盛基表示,會議對遏制“內卷式”競爭意義重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認為,真正的競爭優勢最終要依靠價值創造,需要汽車企業從技術創新、產品品質、用戶體驗、品牌文化等多維度發力。
每經記者|李星 每經編輯|裴健如
據新華社消息,7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要著眼于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針對該產業領域出現的各種非理性競爭現象,堅持遠近結合、綜合施策,切實規范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秩序。
7月17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葉盛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召開,對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長遠發展以及遏制“內卷式”競爭意義重大。“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協同推進下,以及中國汽車產業鏈相關方共同努力下,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面臨的問題一定會很好地解決,進而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健康持續高質量發展。”葉盛基認為。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也向記者表示,目前反“內卷式”競爭不僅受到產業主管部門重視,也得到了國務院層面的關注,相信無序“價格戰”問題將得到有效管控,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秩序將逐步走向良性化。
有效控制車市無序價格競爭
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前4個月,國內車市降價車型已達60多款。今年5月,“價格戰”進一步加劇,在頭部車企大范圍、大幅度降價帶動下,多家車企跟進效仿,降價車型達百余款之多,降價幅度最高超5萬元。
在葉盛基看來,“內卷式”競爭是一種不公平、不規范的非正常競爭,是無底線的“價格戰”,對整個產業的發展來說危害極其嚴重。
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則用“情況惡劣”“問題嚴重”來形容“內卷式”競爭。“面對當前的‘內卷式’競爭,相關主管部門必須采取嚴厲處理措施。”崔東樹接受記者采訪時稱。
在業界看來,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指出要加強(新能源汽車)成本調查和價格監測,即劍指當前新能源車市存在的無序“價格戰”問題。“此舉可以有效控制當前車市的無序價格競爭,尤其對成本體系建立有效監控,確保新能源汽車成本處于一個相對合理的范圍內,不能無限制地降低成本、降低價格。”崔東樹告訴記者。
中汽中心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鐵也表示,成本調查和價格監測是揭露企業不合理定價行為,及時發現和預警價格異動的必要手段。
“從新能源車的整體發展成熟度和成本角度來看,我們沒有‘卷’的理由,更沒有‘卷’的資本。新能源汽車產業要健康發展,必須實施有序公平競爭、有效競爭、科學競爭。”葉盛基說。
他認為,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是整個汽車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頭部企業、產業鏈相關方應該攜起手來,推動產業鏈不平衡問題的解決,且應以堅守競爭“底線”為前提。
推動產業從“零和博弈”轉向“共生共贏”
除要加強成本調查和價格監測外,上述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指出,要強化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這能夠有效避免企業在產品配置、安全、環保性能等方面‘縮水’,從而守住產品質量安全底線,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王鐵認為。
事實上,早在6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就發布《關于組織開展2025年度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工作的通知》,明確組織開展2025年度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工作。
“這既是規范企業生產、經營、營銷的標準要求,也是遏制車市價格‘內卷’現象的舉措之一。”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顏景輝分析認為。
今年6月,17家重點汽車企業陸續發聲,承諾對供應商“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被視作為推進汽車行業反對“內卷式”競爭邁出扎實一步。“這場賬期‘變革’,是中國汽車產業建立新型供應鏈關系的契機,只有停止向供應商轉嫁成本壓力,才能真正構建技術共享、風險共擔的產業‘命運共同體’。”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認為。
7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全國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投訴平臺”開通“重點車企踐行賬期承諾線上問題(建議)反映窗口”,受理中小企業關于重點車企踐行貨款支付周期承諾和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不力等問題的反映,協調相關方面推動解決。
圖片來源:工信部官網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明確,“要督促重點車企落實好支付賬期承諾”。王鐵認為,確保重點車企將“供應商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的承諾落實到位,是保障中小企業資金鏈穩定、改善產業生態的重要一環。要著力引導行業建立長期互信的整零關系,推動產業從“零和博弈”轉向“共生共贏”。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稱,真正的競爭優勢最終要依靠價值創造,需要汽車企業從技術創新、產品品質、用戶體驗、品牌文化等多維度發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