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一套 2025-08-22 11:25:00
雪山在窗外,綠道在腳下,城市在公園中——這并非遙不可及的理想圖景,而是成都人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
作為“公園城市”理念的全球首倡地,成都用實踐定義著都市發展范式,講述著生態與發展共生的中國故事。《綠水青山中國答卷》第七集《公園城市 幸福成都》,邀您一同感受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綠道間的市井煙火,看成都如何以綠色為底,繪就新時代“公園城市”的幸福畫卷。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鳳凰山體育公園等地,都是攝影愛好者追逐拍攝“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的絕佳場所。“窗含西嶺千秋雪”不再只是古詩中的意境,也成為成都人幸福生活的標配。
成都正在打造的“空中會客廳”,更讓游客從獨特視角感受公園城市的魅力。而這背后是成都持續十余年的大氣治理攻堅——依法治理、精準施策、推動企業向綠色低碳轉型,讓雪山常現成為自然地理與人類文明共同創造的奇跡。
總長約1.7萬公里的天府綠道系統,被分為“一軸、兩山、三環、七帶”,正在把成都編織成一座公園中的城市。“一軸”是錦江綠道,貫穿南北,將成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標串聯起來;“兩山”生態廊道連接龍門山與龍泉山,讓城市變身世界最大森林公園之一;“三環”綠道則將碎片化的生態資源重新縫合,形成環城生態圈;“七帶”是指市區里的七條主要河道兩側的綠道,和成都的水生態文化交相輝映。
在成都,綠道不僅是城市大動脈,也是毛細血管;不僅是對外展示的城市名片,也是街頭巷尾相連的“回家的路”。
在安公社區菜蔬新居,60戶居民共同打理著一片1100平方米的屋頂花園。6年前,這里是違建泛濫、垃圾成堆、綠化不足的典型老舊社區。
通過老舊小區改造、綠色技術植入和居民共治,樓頂變身低碳花園,餐廚垃圾就地變花肥,低碳出行率達82%。2022年,安公社區成為成都首批“近零碳社區”試點。
水質一度淪為劣Ⅳ類的興隆湖,如今清澈見底,水質可達Ⅱ類。治理團隊從源頭入手:以現代農業種植理念和增產增效的科學技術,帶動和引導農民減少化肥農藥使用;受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啟發,在湖底設計2公里長的Y型導流槽,使80%的泥沙自然沉降;構建“水下森林”與魚類生態鏈,完整、穩定、健康的生態系統讓興隆湖開始化身天然的“凈水器”。
從空中航線俯瞰雪山輪廓,在綠道騎行感受城市脈搏,以社區花園見證市民匠心——成都的答案不是將自然搬進城市,而是讓城市從自然中生長出來。這座綠意盎然的公園城市、智慧涌動的創新高地、歷史底蘊與現代活力交融的文旅勝地,完美詮釋了運動與休閑、蓬勃創造力和詩意宜居的和諧共生。
《綠水青山中國答卷》第七集《公園城市 幸福成都》將于8月22日18:20檔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CCTV-1),敬請關注!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