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29 01:12:42
8月28日晚間,中芯國際披露2025年上半年財報,公司營業收入為323.48億元,同比增長23.1%;歸母凈利潤為23.01億元,同比增長39.8%。公司晶圓銷售“量價齊升”,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也實現增長。中芯國際表示,上半年經營業績穩中有進,位居全球晶圓純代工第二。
每經記者|朱成祥 每經編輯|董興生
8月28日晚間,中芯國際(688981.SH,股價119.22元,市值9521.29億元)披露2025年上半年財報。當期,中芯國際營業收入為323.48億元,同比增長23.1%;歸母凈利潤為23.01億元,同比增長39.8%。
28日,中芯國際股價上漲17.45%,市值高達9521.29億元。在中報利好的加持下,中芯國際市值能否突破萬億元大關?
晶圓代工行業一直是“強者恒強”。中芯國際目前已是全球排名第二的純晶圓代工廠商,僅次于臺積電。中芯國際表示,行業頭部效應將愈加明顯。
中芯國際2025年上半年晶圓銷售“量價齊升”。公司表示,銷售晶圓的數量(折合8英寸標準邏輯)由上年同期的390.7萬片增加19.9%至本期的468.2萬片;平均售價(銷售晶圓收入除以銷售晶圓總數)本期為人民幣6482元,上年同期為人民幣6171元。
而“量價齊升”也帶來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的增加。2025年上半年,中芯國際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174.18億元,同比增長26.5%。
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的意義在于,排除了不同資本結構、折舊政策和稅負的影響,提供了公司核心盈利能力及現金流狀況的信息。
也就是說,剔除對晶圓廠商利潤影響重大的折舊,中芯國際盈利情況仍表現較好。或許,這正是晶圓代工行業“強者恒強”馬太效應的顯現。中芯國際在半年報中對“報告期內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介紹時表示:“從未來發展趨勢看,晶圓代工企業通過持續拓展產能規模、新工藝研發,加強產業鏈協同等方式不斷強化資本、技術和行業生態壁壘,少數企業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業態將長期存在,行業頭部效應將愈加明顯。”
中芯國際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擁有領先的工藝制造能力、產能優勢、服務配套。根據全球各純晶圓代工企業最新公布的2024年銷售額情況,中芯國際位居全球第二。
中芯國際表示,公司各項經營業績穩中有進、質效向好,經營業績穩步提升。上半年實現營收同比增長超兩成,繼續位居全球晶圓純代工第二位置。
此外,公司產能建設扎實推進。中芯國際上半年新增近2萬片12英寸標準邏輯月產能,總體產能利用率業界領先,工藝研發和平臺建設穩步拓展,產品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顯著增強。開放合作成效顯著。與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合作伙伴密切交流,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管理賦能凝聚合力,扎實推進數字中芯建設。
中芯國際認為,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產值持續上升,供應鏈協同效應顯現。受下游應用場景多元化影響,各細分領域呈現出差異化的演進格局:先導性領域受生成式AI、智能終端芯片、自動駕駛芯片等推動,是貢獻整體市場規模增量的核心動能。
此外,消費電子市場在智能終端迭代升級的溫和刺激下,智能手機、電腦、可穿戴設備等產品的換機需求呈現漸進式釋放。汽車電子領域有觸底反彈的積極信號,產業鏈在地化轉換也繼續走強,更多的晶圓代工需求回流本土。
因此,2025年上半年,在國內外政策變化的影響下,渠道加緊備貨、補庫存,中芯國際也積極配合客戶保證出貨,這樣的情況預計將持續到三季度。
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市場競爭中,中芯國際既面臨著諸多挑戰,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對于下半年業績,中芯國際表示,公司下半年將緊盯全年業績增長、新應用場景開發、重要項目建設、產學研深度合作等多個方面,力爭在卓越運營、產品迭代、長遠布局、開放創新上取得更多實效、實現更大突破。公司有決心更有信心在多重目標要求中找準平衡點、尋求最優解,持續深耕晶圓制造主責主業,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
展望2025年下半年,美國關稅政策、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及新興市場需求復蘇有待持續觀察,下游終端市場的增速仍存在一定挑戰及季節性調整。
中芯國際稱,四季度是行業傳統淡季,急單和提拉出貨的情況會相對放緩。由于公司整體產能供不應求,因此放緩的量并不會對公司的產能利用率產生明顯影響。在外部環境無重大變化的前提下,公司全年的目標是超過可比同業的平均值。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1572831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