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9 10:17:09
8月28日,廈門國貿(SH600755)發布2025年半年度報告。
報告顯示,盡管受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影響,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516.5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23億元。
細看廈門國貿的半年報,其經營質量顯著提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近轉正,較上年同期大幅改善;全球化布局加速,海外業務收入達295.45億元,“一帶一路”沿線貿易規模近400億元,與RCEP國家貿易規模超350億元。
同時,今年上半年,廈門國貿新增23個海外倉,“三鏈融合”戰略落地見效,鐵礦石、銅等核心品類經營質量穩步提升。
上述一系列細節的變化,勾勒出廈門國貿從“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清晰路徑。
報告期內,廈門國貿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0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04.90億元實現跨越式改善。
對于現金流的顯著改善,廈門國貿表示:“主要因報告期公司供應鏈管理業務的銷售商品預收款和銷售回款同比增加以及供應鏈管理業務的商品采購增加額有所下降,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相應增加。”
顯然,上述變化的背后,是公司運營效率的顯著提升:一方面,供應鏈管理業務銷售商品預收款和銷售回款同比增加,下游客戶付款意愿增強,資金回籠速度加快;另一方面,商品采購增加額有所下降,公司通過優化采購節奏、精準匹配供需,減少了資金占用。
“2025年上半年,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內需尚未全面復蘇、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在市場環境變化和公司經營策略調整的綜合影響下,部分品類的業務規模有所下降,但公司堅持守正創新,優化業務結構,聚焦高質量業務,鐵礦石、銅、液體化工等主要產品的經營質量和盈利能力穩步提升。”廈門國貿表示。
同時,現金流改善也反映在資產負債表的關鍵科目中。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貨幣資金達115.44億元,較上年末的84.79億元增長36.14%,資金儲備充足。
公司財務費用同比下降28.52%,主要因利息費用和匯兌損失減少,財務結構更趨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非經常性損益達10.62億元,主要為配套供應鏈現貨經營的期貨合約、外匯合約公允價值變動及處置損益。廈門國貿通過合理運用金融衍生工具,有效對沖大宗商品價格和匯率波動風險,為業務穩健運營保駕護航。
此外,今年上半年廈門國貿的健康科技業務表現不俗,實現營業收入5.44億元。旗下派爾特醫療持續拓展銷售網絡,加強研發創新和品牌建設,在國內積極參與各地帶量集采,在海外市場加快推進新產品上市,完成歐盟新產品MDR注冊,擴大市場準入范圍。報告期內,派爾特醫療實現營業收入2.62億元,其中境外收入占比約55%。
作為國內領先的供應鏈管理企業,廈門國貿將“三鏈融合”作為核心戰略,上半年在產業深耕與國際化布局上“齊頭并進”,供應鏈管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510.90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99.63%,核心支柱地位穩固。
在產業深耕方面,公司圍繞“冶金、能化、紡織、有色、漿紙、農產、橡膠、新能源”八大產業鏈,通過長協、產業合作等方式新增鐵礦、紙漿、動力煤、光伏銀粉等上游資源;參與成立華祥(江西)控股發展有限公司,合作運營40萬噸差異化滌綸長絲工廠項目,深化紡織產業鏈運營;子公司國貿船舶新增油化船出口訂單,拓展船舶制造端合作。
同時,公司高附加值產品開發成效顯著,品種鋼簽約量近200萬噸,木片業務銷量同比增長約100%,天然氣業務取得實質突破,硫磺、瀝青等新品類逐步落地,推動業務從“貿易型”向“服務+產業型”轉型。
國際化布局方面,廈門國貿呈現“節點加密、規模擴大、通道拓寬”的特點。
報告期內,廈門國貿設立澳大利亞平臺公司和國貿新能源公司日本辦事處,駐外人數同比增加40%,海外本地化運營能力增強;商品端加大精粉、硫磺、銅等海外上游資源獲取力度,煤炭業務新增印尼煤礦合作并拓展印度市場,新能源業務開拓約旦市場;物流端在烏茲別克斯坦、越南、津巴布韋等國新簽約23個海外倉,累計海外倉達75個,覆蓋19個國家和地區17種商品,國際物流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采購的烏茲別克斯坦棉紗搭乘首趟“塔什干-福州”中亞班列直達福建,構建起“中亞棉紗—福建織造—全球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既為中亞優質資源“走進來”提供高效通道,也助力我國紡織業“走出去”。
此外,數字化賦能則為“三鏈融合”提供技術支撐。“國貿云鏈”智慧供應鏈平臺累計訂單超7萬筆、成交金額超300億元,集成DeepSeek-R1大模型后,實現自助下單、行情資訊、智能客服等功能升級,業務處理效率提升。
展望下半年,廈門國貿表示將繼續推進“三鏈融合”戰略,加快重點產業項目產出、拓展高附加值產品、完善海外物流節點,同時深化數字化與AI技術應用,推動供應鏈管理業務從“量的積累”向“質的躍升”轉變,健康科技業務則聚焦微創外科醫療器械研發與SPD項目落地,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動能。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