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中國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度經營業績報告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 2025-09-01 07:26:16

截至8月31日,5432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報告。2025年上半年,全市場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01萬億元,凈利潤3.00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0.16%、2.54%。先進制造、消費潛能釋放及海外業務增長驅動業績,全市場研發投入超8100億元,科創債市場快速擴容。資本市場生態逐漸完善,分紅回購規模創新高,進退有序良性生態形成,股東回報意識增強。

2025年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延續穩中向好態勢,GDP同比增長5.3%,內需貢獻率近七成,居民收入保持增長。截至8月31日,我國境內股票市場(滬、深、北三家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全市場”)共5432[1]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報告。數據顯示,我國上市公司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內生動能基礎穩步夯實,科技敘事主線愈發鮮明,新質生產力加速成長,股東回報意識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一、整體經營情況

2025年上半年,全市場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01萬億元,同比[2]增長0.16%。第二季度營收為18.11萬億元,同比增長0.43%,環比增長7.15%。上半年實現凈利潤[3]3.00萬億元,同比增長2.54%,增速較上年全年提升4.76個百分點。

全市場近六成公司營收正增長,超四分之三公司實現盈利,2475家公司凈利潤正增長,1943家公司營收、凈利雙增長。

剔除金融行業[4],實體上市公司實現營收30.42萬億元,與上年同期持平;實現凈利潤1.59萬億元,同比增長0.94%。

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上市公司上半年營收增幅明顯,分別為9.03%、4.90%和6.08%,創業板凈利潤增速11.18%,遠超市場整體水平。民營控股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大幅修復,營收、凈利潤增速分別為4.80%、10.01%,分別比上年同期提升0.97個和20個百分點。

19個門類行業中,17個行業實現盈利,7個行業營收正增長,10個行業凈利潤正增長。農林牧漁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7個行業營收、凈利潤雙增長。10個制造業次類行業全部實現盈利,其中6個行業營收正增長,5個行業凈利潤正增長,專用、通用及交通運輸設備,電氣、電子及通訊等4個行業營收、凈利潤雙增長。

二、先進制造驅動工業升級,穩外貿促消費協同發力

工業制造業績回暖。上半年,制造業經營狀況邊際改善,營收、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4.73%、7.75%。軍工、新能源、醫療器械等先進制造領域原料需求旺盛,疊加供給結構性收緊,有色金屬和塑料制品價格持續突破新高,兩行業營收增速分別為6.49%、10.10%,凈利潤增速分別為36.55%、19.59%。受益于產業鏈下游景氣周期,尤其是海外客戶業務擴張,光模塊、PCB行業訂單量保持高位,光模塊上市公司凈利潤翻倍,PCB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長近50%。

消費潛能持續釋放。上半年,“以舊換新”補貼穩步落地,新能源汽車產銷延續高增長態勢,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長超30%;家電換“智”趨勢顯現,行業營收、凈利潤增長均超9%;消費電子國產替代加速,行業營收增長24.82%;文化消費需求釋放,游戲、影視院線等代表性行業營收均實現增長,凈利潤增速超70%。全社會物流總額穩步提升,居民物流活力增強,快遞業5家上市公司營收增長10%。寵物經濟、IP經濟等新型情緒消費場景點燃年輕群體熱情,相關產業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明顯,凈利增幅分別為40.29%、54.90%。

海外業務平穩增長。上半年,面臨美國所謂對等關稅沖擊,上市公司頂住壓力,海外業務彰顯韌性,實現境外收入4.90萬億元,同比增長4.50%,占比連續3年提升。船舶制造領跑全球,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38.6%,上市公司營收增長23.42%,凈利潤增長135.33%。新興市場成為核心增量,國內互聯網巨頭加速布局海外倉,帶動相關上市公司逆勢擴能,跨境電商投資支出增速超15%。創新藥出海正當其時,多家公司達成海外授權合作,行業商務拓展(BD)交易總額超過去年全年,創新模式優化促使藥企持續增強“造血”功能。

三、科創擴容助推研發落地,產業向新向綠加速匯聚

堅持研發創新主線。上半年,上市公司加快培育創新動能,全市場研發投入超8100億元,同比增長3.27%,增速較去年同期提升近2個百分點。整體研發強度2.33%,同比小幅提升。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研發強度分別為4.89%、11.78%和4.63%,科技屬性進一步凸顯。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發揮創新示范效應,研發強度分別高于整體3.29個、4.44個百分點。全市場113家公司研發投入超十億元,926家公司研發強度超10%。

科創債市場快速擴容。上半年,央行、證監會聯合推出科創債新規,支持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股權投資機構發行科創債,簡化信息披露要求,鼓勵提升長期限債券占比,引導地方提供貼息、擔保等配套舉措。自新規落地以來,累計發行824只科創債,融資規模超過1.02萬億元。其中,民營企業[5]發債規模為1004.2億元,占比9.84%,較上年顯著提升,有力推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向科技創新領域。

產能治理扎實推進。光伏、汽車、鋼鐵、水泥等重點領域“反內卷”政策出臺,綜合整治工作初見成效。光伏“反內卷”重塑競爭格局,大型鋰礦暫停開采,光伏玻璃頭部企業密集減產,光伏設備上市公司資本開支減少49.52%。傳統工業開展無序競爭治理行動,全國統一大市場格局漸成,鋼鐵集團跨區域重組意愿增強,水泥企業落實精細化錯峰限產要求,兩行業毛利實現邊際回升。

產業向新向綠發展。國家大力推進“人工智能+”規模化、商業化應用,上半年人形機器人行業研發強度超6%,營收、凈利潤實現雙位數增長。國家重大能源工程推進建設,清潔能源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水電、核電上市公司營收增速超4%。以無人機產業為代表的低空經濟迎來快速發展,智慧植保、低空文旅等新業態活力迸發,城市空域交通試點有序推進,政企業務合作不斷深化,行業營收保持正增長。

四、資本市場生態逐漸完善,股東回報意識日益增強

截至8月31日,境內股票市場共有上市公司5435家。今年以來新增首發上市67家,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合計占66%,主要集中于電子、機械設備行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占九成。累計退市公司24家,滬深主板占83%,其中3家涉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8家涉及財務類強制退市,3家公司申請主動退市。年初以來,A+H股公司新增11家,耐心資本、中長期資金入市步伐加快,常態化退市機制持續顯效,進退有序良性生態逐漸形成。

分紅回購規模再創新高,上市公司利潤分配走向常態化、規范化。截至8月31日,818家上市公司公布一季度、半年度現金分紅方案[6],較去年同期增加141家,其中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289家公司中期分紅。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額[7]達6497億元,分紅公司整體股利支付率31.97%,較上年同期略有提升,分紅穩定性、可預期性增強。央企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貢獻71%的分紅金額,13家公司分紅超百億元。民營控股上市公司主動分紅意愿持續提升,其中15家分紅金額超10億元。79家公司連續3年中期分紅,股東回報意識日益增強,一年多次分紅成為新風向。

剔除停止實施回購的情況,全市場公布1321單2025年回購預案,目前已完成回購641單,回購計劃完成率49%。預計回購金額1642.70億元,其中,集中競價交易金額占比95%,自有資金回購金額占比33%。注銷式回購數量不斷增多,預計回購金額達225.29億元,助推企業價值平穩回歸,不斷鞏固市場信心。

 

注:

[1]本文數據口徑為截至2025年8月31日的上市公司(含B股),剔除延遲披露的3家公司,共5432家,統計時點為2025年8月31日10時;

[2]受新上市及退市公司等變動因素影響,統計范圍每期發生變化,本文所述“同比”“環比”依可比口徑計算;

[3]除股利支付率計算使用合并報表凈利潤外,本文所有凈利潤均指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4]依據2023年5月21日發布的《中國上市公司協會上市公司行業統計分類指引》劃分;

[5]科創債發行主體分類中,民營企業統計口徑包括非上市公司;

[6]包括一季度、半年度以及特別分紅;

[7]按公司境內外全股本分紅統計。

免責聲明:本報告使用數據由中國上市公司協會采集整理,均來自wind金融終端、同花順金融終端統計披露的上市公司半年報,僅對半年報數據作出客觀陳述及獨立分析意見,不構成對上市公司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的確認、承諾或保證,也不代表中上協立場或意見。

本報告任何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對任何因直接或間接使用本報告內容造成的投資損失或其它損失,協會不承擔任何責任。任何機構或個人使用本文內容,即視為已完全知悉理解,并接受本聲明全部內容。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451024169

責編 張海妮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上市 上市公司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V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影音先 | 午夜福利757永久网站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专区 | 日本黄线在线视频免费看 | 在线免费在线观看的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