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2 15:52:12
每經記者|肖芮冬 每經編輯|趙云
9月2日,市場全天震蕩調整,創業板指領跌。截至收盤,滬指跌0.45%,深成指跌2.14%,創業板指跌2.85%。
板塊方面,銀行、貴金屬、機器人、石油等板塊漲幅居前,CPO、跨境支付、PCB、半導體等板塊跌幅居前。
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超4000家個股下跌。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2.87萬億元,較上個交易日放量1250億元。
沒有只漲不跌的股票,連近期最強的“易中天”也不例外。
昨日CPO板塊大漲,新易盛、中際旭創、天孚通信紛紛創出新高。
盤后有投資大V感慨“最終,‘易中天’征服了所有人”,并引用知名學者易中天的話(很可能是杜撰)來教育投資者“別耍小聰明”;
還有人寫下《光模塊勸降書》,號稱:“銀行、紅利雖穩,卻難敵時代洪流;微盤量化博弈,終成割肉之局。”
然而,過于一致的情緒往往招來變盤,這也是A股的鐵律之一。
今天,A股市場就迎來了劇烈的“蹺蹺板”切換。
截至收盤,高股息資產表現活躍,銀行、電力板塊表現活躍;機器人概念午后走強。
證券板塊臨近上午收盤時短暫拉升,但對市場整體的帶動效果有限。
而以算力產業鏈的龍頭股為代表,科技線普遍回調。即便寒武紀勉力收紅,股價也未追上貴州茅臺。
然而,僅憑單日大跌,就宣告科技股行情結束,還是略顯草率。理由如下:
首先,最直觀的——午后約13:26開始,在減速器概念(機器人)的帶動下,科技線已展開了一定局部反攻。或者說,部分資金開始回流。短線來看,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前期龍頭股上緯新材的異動走強。
至少,科技線“A”字下跌的可能性很小,即便退潮往往也伴隨局部反撲。
這波回流以后,全市場漲停家數有所增長,但跌停家數也創出近期新高;上漲家數略有回升。
因此,今天市場更偏普跌格局,前期漲幅較大的科技線此時領跌,在情理之中。
第二,即便CPO、通信設備、半導體、液冷服務器等多個概念今天領跌,從日線來看,它們大多收出下影線,K線實體仍位于5日線或10日線附近。
這意味著,站在當下來看,短期波動是否能改變中期上漲趨勢,尚待觀察。投資者仍有博弈修復的空間,只是后續波動會比較大。
第三,我們在昨日推送中提到,這兩天A股市場正迎來重要的時間節點。
對于這一節點,圍繞相關板塊乃至整個大盤的走勢,前期市場各方有過種種猜測。如今事件到來,市場波動也自然隨之放大。但同樣,我們其實不必過于緊張。
只需記?。?/span>尊重趨勢,尊重盤面給出的信號;不預判、只跟隨。
最后,來盤一盤領漲板塊的邏輯。
(1)銀行
據報道,目前,銀行板塊中報已披露完畢,整體呈現向好態勢。機構表示,銀行的半年報數據整體較一季報邊際改善,多數銀行營收和利潤增速回升、不良率穩中有降、撥備覆蓋率邊際企穩。
進入三季度后,銀行板塊開始逐步回調,最近有觸底企穩跡象。分析人士認為,在基本面夯實和前期板塊調整蓄力的共同作用下,銀行板塊有望輪動補漲。
中泰證券表示,建議關注銀行股兩條投資主線:一是擁有區域優勢、確定性強的城農商行,區域包括江蘇、上海、成渝、山東和福建等地;二是高股息穩健邏輯,重點關注六大行以及股份行中的龍頭銀行等大型銀行。
(2)電力
本周以來,電力板塊已連續兩日收紅,但比起行業基本面,更得益于其紅利屬性。
分析認為,今年以來,機構資金以實際行動展現著對高股息資產的偏好,以險資為例,據報道,年內險資舉牌動作已達30次,創2016年以來新高,在低利率環境與A股分紅生態優化等多重助推下,高股息資產有望持續成為資產配置中的壓艙石選項之一。
8月以來高股息板塊的階段性回調,進一步打開了較為理想的配置窗口。
而對于電力各細分板塊,國信證券表示:
煤價電價同步下行,火電盈利有望維持合理水平;
國家持續出臺政策支持新能源發展,新能源發電盈利有望逐步趨于穩健,推薦全國性新能源發電龍頭企業、區域優質海上風電企業,以及開展新能源與智算中心一體化深化算電協同相關標的;
裝機和發電量增長對沖電價下行壓力,預計核電公司盈利仍將維持穩定;
全球降息背景下高分紅的水電股防御屬性凸顯,推薦業績穩健性和成長性兼具的水電龍頭企業。
(3)貴金屬
9月2日,COMEX黃金期貨價格重回3500美元/盎司以上。
華安基金表示,近期金價回升主要基于以下因素:一是9月美聯儲有望開啟新的降息周期,黃金受益于貨幣寬松環境;二是年初以來全球宏觀呈現多重不確定性,配置黃金可應對宏觀風險;三是美元信用問題體現在過高的債務和赤字,引發其他國家對美元資產可持續性的擔憂;四是黃金和各類資產之間呈現低相關性,是由于背后的定價邏輯不同,所以能夠有效分散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35437288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