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08 22:06:44
沃特股份擬2571.6萬元收購華爾卡密封件制品(上海)有限公司100%股權;萬通發展完成對數渡科技增資及股權收購,成為其控股股東;華友鈷業擬將BCM公司25%股權轉讓給豐田通商。增減持方面,中國寶安股東韶關高創計劃6個月內增持不少于100萬股;新泉股份實控人之一唐志華擬減持不超過2%股份;江特電機實控人之一王新間接增持公司股份。
每經記者|范芊芊 每經編輯|魏官紅
并購重組
沃特股份:擬2571.6萬元收購華爾卡密封件制品(上海)有限公司100%股權
沃特股份公告稱,公司擬以自有或自籌資金2571.60萬元(含稅)收購株式會社華爾卡持有的密封件公司100%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將持有密封件公司100%的股權。
萬通發展:完成對數渡科技增資及相關股權收購
萬通發展公告稱,公司已完成對北京數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增資及相關股權收購,總投資8.54億元,取得其62.9801%的股權。工商變更登記備案手續已辦理完畢,并取得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換發的《營業執照》。萬通發展成為數渡科技的控股股東,直接及間接合計持有62.9801%的股權。
華友鈷業:擬將BCM公司25%股權轉讓給豐田通商
華友鈷業公告稱,公司擬將持有的參股公司LG-HY BCM,Co.,Ltd.(BCM公司)的25%股權(對應1311.38萬股)轉讓給TOYOTA TSUSHO CORPORATION(豐田通商)。本次交易金額為1.2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61億元)。如本次交易按計劃完成,預計將產生約4.73億元的投資收益。
增減持
中國寶安:持股5%以上股東韶關高創計劃6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不少于100萬股
中國寶安公告稱,公司計劃自公告披露之日起6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總數量不少于100萬股,增持目的基于對公司未來持續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增持計劃不設置固定價格區間,將基于對公司股票價值的合理判斷,擇機實施增持計劃。
新泉股份:實控人之一唐志華擬減持不超過2%公司股份
新泉股份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唐志華計劃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及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數量不超過974.61萬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2%。減持價格不低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發行價格。減持計劃旨在滿足個人資金需求。
江特電機:實控人之一王新間接增持公司股份,持股比例升至9.29%
江特電機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王新控制的北京伍佰英里科技有限公司與江特電氣股東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受讓其合計持有的江特電氣36.92%股權。此次轉讓后,王新通過伍佰英里科技間接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由4.08%增至9.29%,未改變公司控制權。轉讓符合相關法律法規,且工商變更手續尚未完成,存在不確定性。
投資簽約
杰創智能:簽署兩項算力業務合同
杰創智能公告稱,杰創智能與X公司簽署《算力服務合同》,合同總金額為3.32億元(含稅),服務期限為60個月。廣州常青云公司與Y公司簽署《云算力服務項目采購合同》,合同總金額為2694.72萬元(含稅),服務期限為36個月。杰創智能稱,這些合同的簽署標志著公司在智算服務業務上取得新的突破,有望為公司帶來持續穩定的收入和現金流。
地鐵設計:聯合體簽署越南軌道交通項目合同
地鐵設計公告稱,公司聯合體近日與越南胡志明市城鐵管理委員會簽署“越南胡志明市城市軌道交通2號線濱城—參梁段調整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前端工程設計及采購服務項目”合同,合同總額為1754億越南盾。這是公司首次直接獲得境外軌道交通總體總包設計項目,標志著公司成功進入越南市場。
林洋能源:簽訂海外經營合同,合同金額約3.83億元
林洋能源公告稱,公司與Landis&GyrPtyLtd簽署了智能電表的供貨合同,合同總金額約5400萬美元,約合3.83億元。該合同金額占公司2024年度經審計的營業總收入的5.69%,預計將對公司2025年及以后年度經營工作和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風險事項
龍佰集團:子公司發生安全事故致5人死亡,已暫時停產整頓
龍佰集團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龍佰襄陽鈦業有限公司硫酸生產線于9月2日晚發生安全事故,導致2人死亡,3人送醫經搶救無效死亡,1人經手術治療后目前生命體征平穩。龍佰襄陽已按照政府有關要求進行有序停產,全面排查安全隱患。公司已成立專項工作小組進行相關善后工作,并將督促龍佰襄陽按照相關要求盡快完成整改工作。預計前述事項對公司的持續生產經營能力不會造成重大影響。
ST華西: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解除留置并變更為責令候查
ST華西公告稱,公司收到遂寧市某區監察委員會簽發的《變更留置通知書》,已解除對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黎仁超的留置措施,變更為責令候查措施。
恒邦股份:公司及相關當事人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
恒邦股份公告稱,公司及相關當事人于2025年9月5日收到煙臺市牟平區應急管理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2024年8月3日,公司冶煉一公司熔煉車間發生一起灼燙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重傷、12人輕傷,直接經濟損失814.7萬元。經調查,此事故是一起因工藝控制及風險辨識不到位、設備帶病運行、水套漏水后違規處置,造成的較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存在瞞報、謊報情形。公司及相關當事人對事故的發生負有責任。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原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