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19 17:17:19
近日,國家衛健委主任雷海潮表示,去年我國互聯網醫院已達3756所,診療人次達1.3億。AI技術加持下,互聯網醫院問診效率提升。有專家指出,互聯網醫院打破時空限制,方便復診患者。此前互聯網醫院存在醫生回復不及時等問題,如今在AI輔助下,醫生服務效率提高。同時,越來越多有經驗的醫生加入線上問診,今年上半年多家相關上市公司實現盈利。
每經記者|金喆 每經編輯|陳俊杰
近日,國家衛健委主任雷海潮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去年我國互聯網醫院已達3756所,診療人次高達1.3億。
隨著越來越多醫生加入到線上問診,復診患者,特別是慢病患者成為互聯網醫療的主要用戶。在AI(人工智能)技術加持下,今年上半年頭部的互聯網醫療平臺宣布盈利。
一位有著30多年臨床經驗,目前在多個互聯網醫院提供在線問診服務的臨床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互聯網醫院打破了時空限制,患者可以提前把檢驗檢查報告發過來,醫生提前看好資料。有了這樣的線上交流,患者不用千里迢迢趕到北上廣看病了。
根據復旦版《2023年度中國醫院綜合排行榜》,躋身最高等級A++++的20家醫院中,有12家來自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大一線城市,全國百強醫療機構也絕大多數分布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
“大醫院專家號一號難求,即使掛上號,還要花費交通、住宿成本,在醫院等候幾個小時。由于患者太多,有時(醫生診斷的)疾病很簡單,幾句話就能解決,但患者等了很長時間,只得到兩分鐘診療,體驗很差。”上述醫學專家表示,自從有了互聯網醫院,患者可以提前把檢驗檢查報告發過來,醫生提前看好資料,在約定時間進行文字、電話或視頻交流,線上就能解決疑難問題。
10年前,在“互聯網+”的技術浪潮下,互聯網醫院應運而生,但一直不溫不火,常被患者反饋“掛號成功卻沒有醫生接診”等問題。
方舟健客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謝方敏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一項調研中,只有不到7%的醫生每天工作時間少于8小時,超過一半的醫生需要工作8到10個小時。他們也看過一些互聯網醫院平臺,因為醫生非常忙,沒辦法實時回復,患者平均要等待5個小時才能拿到醫生的反饋意見。
現在互聯網醫院平臺在垂類大模型的加持下優化了線上問診的效率,給醫生“減負”。謝方敏以方舟健客旗下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舉例,每位醫生都有一位“私人AI助理”,它在醫生接診之前會與患者進行一系列的追問交流,形成一個問診小結供醫生參考。等醫生有空上來接診的時候,AI助理會根據問診情況提供一份建議。
“今年3月份創建這個功能之后,(我們平臺)接近40萬次問診用到這個AI輔助技術,將醫生的服務效率提高了33%,算下來差不多為醫生節省了6萬個小時。”謝方敏說,這種效率的提升對于患者和醫生都非常有意義。
記者還注意到,以前互聯網醫院的優質醫生少,也是很多人不愿意網上就診的原因。現在越來越多有經驗的醫生會建議患者在首次線下就診后到線上平臺隨訪。
以前述受訪專家為例,其在肝病領域有30多年的臨床經驗,在一家頭部互聯網醫院平臺就接診了近4000名患者。他表示,慢性病通常都需要長期服用、定期復查,有些地方,特別是東北、西北的患者跑一趟北上廣很麻煩,互聯網醫院能夠提供藥品配送服務,特別是一些醫院緊缺的、沒有的藥物,患者就不需要每次都來回奔波。
據國家衛健委統計,去年底互聯網醫院在全國發展到3756所,目前患者可以通過點手機的方式獲得互聯網醫院提供的醫療服務。根據統計,去年互聯網醫院開展的診療人次達到1.3億。
患者越來越多,醫生資源越來越好,互聯網醫療終于迎來了曙光。從半年報來看,幾家相關上市公司的盈利情況在不斷向好。
今年上半年,平安好醫生、京東健康均實現盈利,方舟健客凈利潤1250萬元,首次扭虧為盈。從整個行業來看,互聯網醫院都在加強慢病患者的疾病管理,在問診服務和藥物銷售兩端提高用戶黏性、實現盈利。
北京某三甲醫院呼吸科主任表示,他經常會接診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阻肺等慢性病患者,這些病在國內的發病率比較高,能被及時診斷的病例相對有限,患者的治療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影響慢病患者預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患者管理,包括藥物的使用和病情的把控。過去我們采用傳統方式,見面診療后鼓勵患者復診或到社區醫院復診,但很多患者癥狀改善后就不再繼續治療或復診。”該醫生表示,他在臨床中應用了一些互聯網醫院的平臺,發現兩點很好:一是軟件可以定時提醒患者復診、用藥,藥物用完及時提醒開藥,慢病管理依從性差的情況得到了很大緩解;二是可以通過軟件服務其他周邊地區甚至全國的患者,醫生也能對患者進行指導。
不過,該醫生也認為,臨床就診、面對面治療患者仍然是主要方式。AI技術和產品可能更有助于醫生為患者服務,幫助患者了解更多的醫學知識,對臨床工作有促進作用。但對于臨床醫生來說,自身的積淀和智慧仍是解決患者問題的關鍵。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20721220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