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13 22:19:33
10月14日,“文創天府 蓉耀未來”潮玩總動員?2025成都文創產業(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對接會將在東莞舉行。過去幾年,從成都大運會,到世界科幻大會、世界運動會等,再到如今這場千里之外的產業對接會,這家牢牢扎根于創意設計的成都文創企業,與它的創始人宋洪姝一樣,始終保持低調做事的i人風格,又總能在一些重要的“節點時刻”站上臺前,贏得認可。
每經記者|謝陶 每經編輯|唐元
10月14日,潮玩總動員•2025成都文創產業(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對接會即將在“中國潮玩之都”東莞拉開帷幕。
這場以“文創天府 蓉耀未來”為主題的對接會,匯聚起中國潮玩產業的“最強大腦”,旨在推動成都文化IP和創意設計資源與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制造集群“雙向奔赴”。
本次對接會前夕,圍繞創意設計產業的方法論及潮玩產業的前沿趨勢,每日經濟新聞·天府文創云記者邀請到COJOY共佳品創(以下簡稱“共佳”)創始人宋洪姝及她的合作伙伴張晶宇進行了一次暢談。
上個月,匯聚起“大半個娛樂圈”的第二屆金熊貓獎在成都落下帷幕,宋洪姝說自己剛剛松了口氣。
在這場國際文化交流盛宴上,共佳團隊設計的本屆金熊貓獎主視覺及文創禮品亮相現場,廣獲好評。對共佳而言,“這是一次很好的曝光機會,讓公司的作品得到更廣泛的認可。”
過去幾年,從成都大運會,到世界科幻大會、世界運動會等,再到如今這場千里之外的產業對接會,這家牢牢扎根于創意設計的成都文創企業,與它的創始人宋洪姝一樣,始終保持低調做事的i人風格,又總能在一些重要的“節點時刻”站上臺前,贏得認可。
宋洪姝認為,“作為一座創意力Max的城市,成都在數字文創,尤其是潮玩這一賽道,既有耕耘多年的優質IP,又不乏行業頂尖的創意設計公司。我們還只是一支努力創業的團隊,追求的可能不是一時的爆款出圈,而是長期主義可持續的創作能力,希望和不同伙伴們一起打造更多有特色、有顏值、有意義的IP和創意產品。”
共佳品創的辦公空間就位于成都市高新圖書館新館的六樓,樓層不高,空間舒展,旁邊就是新興的社區商業綜合體Cypark。
親和力和松弛感,是宋洪姝給人的第一感覺。世運會忙完后,她剛剛結束休假,還在“回血階段”,便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本質上,我們還是一家以創意設計為核心的公司,但我們從來沒給自己設下邊界,近幾年我們也在積極地與潮玩上下游產業鏈接觸,這是一個充滿機遇的領域,”宋洪姝說。
過去幾年,這家“小而美”的公司憑借出色的“原創力”在業內聲名鵲起。
在社交媒體持續“刷屏”的成都大運會“顯眼包”、充滿未來感的成都世界科幻大會吉祥物“科夢”、2024年湯尤杯羽毛球國際賽事紀念徽章、2025年成都世界運動會開幕式包……這些引領話題的文創產品均出自共佳之手。
與此同時,共佳還與多家文博場館、文旅景區、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長期合作,業務包含品牌整合創新、文創產品研發、藝術展陳策劃設計等。
“創意不設邊界”是共佳的態度。“雖然我們知名度可能不算高,但我們在積極探索嘗試,為一些企業做IP升級設計,如中國中車、四川航天、建國集團等,我們也研發潮玩品牌IP的設計、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的文創設計、大熊貓的生態文創、成都蓉城俱樂部的周邊等,我們以設計為媒介,接觸到了很多行業和領域,與在地文化更好地聯接,這是創意工作帶給我們的樂趣。”宋洪姝介紹道。
成立近十年,從管理理念到創意設計,共佳都是一家張弛有度的公司。“我們沒有嚴格的管理制度,設計創意是一個既有趣又辛苦的工作,我們的團隊是一起努力工作和一起開心玩耍的伙伴。我們始終尊重每個人的創作風格與節奏。”
按照宋洪姝的話來說,“創作團隊的伙伴們一起 ‘共同成長’,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潛力和能量。近年來,無論市場產業環境怎么變化,我們的團隊始終保持穩定,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希望每個人都感受到自在又安心的氛圍。”或許正因如此包容與多元的“職業生態”,共佳團隊才能在每個關鍵節點,擁有穩定的創造力與執行力。
如果說宋洪姝是共佳不可或缺的“創意大腦”,那么共佳的市場總監張晶宇則是這家公司重要的“市場雷達”。
2020年左右,隨著共佳參與成都大運會的文創開發,張晶宇加入團隊。基于其金融與市場分析背景,他協助公司進行市場調研和資源整合。
“我們更關注的是如何將創意設計與市場需求有效結合,尤其是在潮玩這類快速變化的領域,持續運營和用戶連接非常關鍵,”張晶宇表示。
在張晶宇看來,“潮玩雖然細分,但具有很大的消費潛力。一個IP要成功,除了設計本身,還需要準確捕捉社會情緒,尤其是年輕群體的喜好,并且進行長期、細致的運營。”
目前,共佳正與本地機構探討如何持續運營“科夢”IP。“成都作為全國科幻產業的高地,還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元素。事實上,在世界科幻大會之后,成都的科幻一直需要一個實體的、可長期發展的IP。我們作為設計團隊,也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專業,為城市文化推廣盡一份力。”
作為團隊中的市場負責人,張晶宇更關注的是企業與市場的協同成長。“產業鏈的構建需要時間,也需要不同地區的優勢互補。比如,東莞強在制造,成都有文化與創意優勢,兩地的合作可以延伸產業鏈,打造出更高附加值的產品。”
而在宋洪姝看來,“做創意設計,尤其是做文創產品,的確是一件充滿競爭和挑戰的事,市場反應很難預測。但成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相對松弛的創作環境,以及較強的政策扶持。所以有很多和我們一樣的團隊,得以沉下心來蓄力創作,等待屬于各自不同的時刻和機遇里發光,這就是這座城市給予我們最好的創作土壤。”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