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15 20:03:24
乘聯分會數據顯示,9月車市迎來環比與同比雙重增長,零售224.1萬輛。自主品牌零售150萬輛,占三分之二市場,主要得益于新能源和出口增量。比亞迪雖領銜但銷量波動,吉利、奇瑞等緊隨其后,銷量增長。合資品牌承壓,僅零星亮點。造車新勢力“多點開花”,零跑居首,小鵬、小米汽車突破月銷4萬輛。新勢力零售份額達20.2%,純電動車型占比70.3%。
每經記者|孫磊 每經編輯|余婷婷
金秋九月歷來是汽車市場的傳統銷售旺季,2025年9月車市也如期迎來環比與同比的雙重增長。
根據乘聯分會方面公布的最新數據,9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224.1萬輛,同比增長6.3%,環比增長11.0%;今年以來累計零售1700.5萬輛,同比增長9.2%,再破歷史峰值。“反‘內卷’浪潮正推動車市向‘降價減少、促銷平緩’的方向轉變,車市運行日益平穩。”乘聯分會方面表示。
各車企或品牌則呈現出“冷熱不均”的鮮明態勢:多數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依舊高歌猛進,實現了同比、環比雙增長;合資車企則面臨集體承壓,僅有零星亮點。
自主品牌拿下三分之二市場份額
根據乘聯分會方面的數據,9月自主品牌零售150萬輛,同比增長13%,環比增長12.9%。當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為66.9%,同比增長3.6個百分點;1至9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場份額64.8%,較去年同期增長5.9個百分點。
乘聯分會方面認為,自主品牌取得上述成績主要是在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獲得明顯增量。從9月國內零售情況來看,自主品牌中新能源車滲透率高達78.1%,成為妥妥的銷量“引擎”。盡管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同比微降2.3個百分點至70.1%,但仍以絕對優勢占據新能源市場主導。
細分到品牌,比亞迪依舊領銜自主品牌,不過在9月其出現了自2024年3月以來首次單月同比下降,終結了連續18個月的增長態勢。官方數據顯示,9月,比亞迪銷量達39.62萬輛,同比下降5.52%,被上汽集團(整車銷售44萬輛)反超,沒能繼續保持月度銷量冠軍之位。
具體來看,比亞迪在9月銷售的乘用車中,純電車型銷量為20.5萬輛,同比增長24.31%;插混車型的銷量為18.8萬輛,同比下降25.58%,與今年插混和增程車型銷量下滑的大趨勢相吻合。
吉利汽車與奇瑞汽車,正在不斷搶占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吉利汽車公告稱,9月其銷量達27.31萬輛,同比增長35.24%,環比增長9.18%。于9月在港股上市的奇瑞汽車也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9月銷量為25.56萬輛,同比增長8.90%,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7.24%。
緊隨其后的長安汽車和長城汽車也實現了同比、環比雙增長。長安汽車產銷快報顯示,9月其銷量為26.63萬輛,同比增長24.92%,環比增長13.86%;長城汽車官方則透露,9月起銷量超13.36萬輛,同比增長23.29%、環比增長15.65%,新能源車型和海外銷量再創新高。
東興證券認為,國內汽車市場在政策刺激與技術創新雙重驅動下,呈現出“電動化加速滲透、自主品牌強勢崛起”的鮮明特征,自主品牌智能化的優勢是其銷量增長的重要原因。中泰證券發布研報稱,在整車領域,強勢自主品牌將持續替代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年度份額增量區間為8%至14%。
美系品牌市場份額增長
對比之下,合資與豪華品牌盡管在9月實現了銷量的環比增長,但同比數據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乘聯分會方面的數據顯示,9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49萬輛,同比下降6%,環比增長4%,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6.6%;豪華車當月零售24萬輛,同比下降1%,環比增長16%,新能源車滲透率達40%。
從官方數據來看,大眾汽車兩家合資公司一汽-大眾與上汽大眾表現不一。其中,9月,上汽大眾銷量達9.41萬輛,實現同比、環比雙增,再創年內新高;一汽-大眾則與主流合資品牌的表現類似,9月銷量呈現同比下滑,環比增長的態勢。值得一提的是,兩者依舊位于乘聯分會9月車企批發銷量榜前十位。
在德系豪華品牌方面,根據第三方平臺的數據,9月,奔馳呈現銷量環比增長的態勢;華晨寶馬、上汽奧迪與一汽奧迪則均實現了銷量同比、環比雙增長,其中奧迪兩家合資公司的月銷量同比漲幅均達到了兩位數。
基于這些品牌的表現,9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額同比下滑了2.3個百分點至14.3%。“自主品牌實現巨大場景豐富與功能提升,因此獲得消費者充分的認可。在高端豪華市場板塊,從自主品牌表現來看,替代德系高端車現象極其明顯。”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
日系品牌乘用車9月的市場份額為11.6%,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但各個品牌表現不一。根據廣汽集團產銷快報,廣汽豐田9月銷量為7.65萬輛,同比增長5.84%、環比增長19.53%。當月,其純電SUV鉑智3X交付9017輛,再創單月紀錄;同時,凱美瑞月銷量超2.05萬輛,同比增長24%。
一汽豐田、東風日產(含東風英菲尼迪、啟辰)、廣汽本田、東風本田則與合資品牌整體表現類似,9月銷量呈現同比下滑、環比增長的態勢。其中,東風日產(含東風英菲尼迪、啟辰)超過了本田兩家合資公司同月的表現,且有較明顯的“止跌企穩”跡象,而本田兩家合資公司表現仍處低迷狀態。
與德系和日系品牌不同,美系品牌9月的市場零售份額達到了5.8%,同比增長0.1個百分點。其中,上汽通用表現搶眼。根據上汽集團公布的9月銷售數據,上汽通用當月銷量同比增幅超過124%,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美系品牌的市場份額實現了增長。
新勢力產品結構出現變化
9月,造車新勢力陣營呈現“多點開花”,且格局生變的態勢。零跑汽車以約6.67萬輛的交付量穩居銷冠位置,同比增長97%,不僅刷新自身紀錄,更創下造車新勢力單月交付新高。零跑汽車方面透露,B01、C16等新車型的持續放量及海外市場拓展成為增長引擎。
同時,造車新勢力第二梯隊的競爭尤為激烈。小鵬汽車、小米汽車兩家企業同時突破月銷4萬輛大關,在均創歷史新高的同時,也形成了新勢力陣營的“4萬輛俱樂部”。值得一提的是,截至9月底,這兩家企業今年的年銷目標達成率都超過了70%。
蔚來在多品牌戰略下當月交出約3.47萬輛的成績單,同比增長64%。其中,蔚來主品牌1.37萬輛、樂道1.52萬輛、螢火蟲5775輛,三大品牌均創歷史新高。而此前長期占據新勢力銷量榜第一位的理想汽車9月銷量近3.4萬輛,環比已顯現回暖跡象。
整體來看,造車新勢力們9月表現可圈可點,不少品牌都創下了交付新高。根據乘聯分會方面的數據,9月新勢力零售份額達20.2%,同比增長3.4個百分點。“小鵬汽車、零跑汽車、小米汽車等品牌拉動新勢力份額同比增長3.3個百分點。”崔東樹透露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造車新勢力9月整體銷量中,純電動車型的占比達到了70.3%,其中10萬至15萬元級別銷量占比大幅增長,整體產品結構出現了變化。“從結構比例上來看,今年9月造車新勢力銷量中,純電動與增程的結構占比,從去年的50%∶50%變為70%∶30%。”乘聯分會方面的數據顯示。
“插混和增程今年表現不如純電車。在純電車市場中,小型純電動車和高端純電動車表現相對較強,在家用市場尤其是增購市場中,對車市的拉動貢獻度較大。”崔東樹解釋稱,今年以來,隨著電池成本下降,車企推出多款小型純電車型,同時一些大型純電SUV陸續上市,使得市場產生改變。
除此之外,鴻蒙智行等品牌表現也很搶眼,其月銷實現5.3萬輛。“自主傳統車企的獨立新能源品牌作為創二代的表現較為搶眼。9月的市場份額達到了12.5%,同比增長1.2個百分點。其中,深藍汽車、奕派科技、極氪、極狐、嵐圖等自主大集團的自創新能源品牌表現優秀。”乘聯分會方面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