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15 20:05:31
10月15日晚間,明新旭騰公告收到某頭部新能源汽車客戶的定點通知,將為其開發內飾材料,預計總銷售金額約6.5億元。盡管公司在新能源汽車內飾領域滲透率提升,且產品供應多家主流車企,但短期業績承壓。2024年公司營收增長但凈利潤虧損,2025年上半年仍延續“增收不增利”局面。
每經記者|彭斐 每經編輯|董興生
10月15日晚間,明新旭騰(605068.SH,股價25.01元,市值40.57億元)公告披露其近日收到某頭部新能源汽車客戶的定點通知。明新旭騰將作為客戶的零部件供應商,為其新能源車型開發內飾材料。根據客戶規劃,此次定點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總銷售金額預計約為人民幣6.5億元。
明新旭騰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更進一步,但“喜報”背后,公司正面臨短期業績承壓的考驗。
明新旭騰相關財報顯示,盡管公司營業收入保持增長態勢,但凈利潤卻出現大幅下滑。2024年全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79億元,同比增長30.21%,但歸母凈利潤虧損1.72億元,同比驟降412.54%。從2025年上半年表現來看,這一“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仍在延續。
根據明新旭騰發布的公告,公司將作為客戶的零部件供應商,為其新能源車型開發內飾材料。此次定點項目生命周期總銷售金額約人民幣6.5億元。
公告指出,此次收到項目定點通知,“充分體現了客戶對于公司持續創新能力、研發實力、產品質量及生產能力的認可”。
這份認可背后,是明新旭騰近20年來在汽車內飾新材料領域積累的深厚底蘊和前瞻性布局。作為一家專注于汽車內飾新材料研發、清潔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明新旭騰已構建起從材料研究、工藝開發到終端應用的一體化業務體系。
根據公司2025年半年報,明新旭騰產品已供應給一汽大眾、上汽通用、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奔馳、寶馬、奧迪、賽力斯、長安、吉利、奇瑞、零跑等國內外主流主機廠的部分車型。
在新能源汽車內飾配套領域的滲透率同比提升,成為明新旭騰營收增長的重要支撐。為探索第二增長曲線,2025年上半年,明新旭騰還新設全資子公司明新智源(浙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聚焦于仿生電子皮膚的研發與產業化。
盡管新項目定點為公司描繪了廣闊的增長前景,但其短期內的財務表現卻難言樂觀,明新旭騰正面臨“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2024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營業收入達到11.79億元,同比增長30.21%。然而,歸母凈利潤卻錄得-1.72億元,同比大幅下降412.5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1.95億元,降幅更是高達937.72%。
對于2024年的虧損,明新旭騰解釋稱,主要系報告期內信用減值損失增加,境內外新公司前期投入、費用增加,以及前期固定資產投入逐步轉產、折舊增加所致。
進入2025年,虧損仍在持續。2025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03億元,同比增長29.26%;但歸母凈利潤為-2939.09萬元,同比下降393.49%。公司將上半年利潤總額的大幅下滑歸因于產品毛利率水平下降,以及前期固定資產折舊增加,而新產品的規模效應尚未顯現。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獲得的6.5億元項目定點本身也存在不確定性。公司在公告中提示了相關風險:首先,定點通知并不反映客戶最終的實際采購數量,目前披露的項目總金額僅為預計金額,后續實際開展情況存在不確定性,具體結算金額需以實際訂單為準。
其次,項目的實施與汽車的實際產量直接相關,而汽車市場整體情況、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等因素均可能對客戶的生產計劃和采購需求構成影響,從而給供貨量帶來不確定性。同時,在合同履約過程中,也可能因客戶業務調整或不可抗力等原因,導致項目延期、變更、中止或終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該項目預計于2026年1月開始量產,因此對公司2025年度的經營業績不會構成重大影響。這意味著,即便項目未來能夠順利推進,其對公司業績的積極影響也需時日方能顯現,短期內公司仍需面對業績承壓的難題。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7832234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