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深讀100

每經網首頁 > 深讀100 > 正文

專訪千機科技集團創始人、董事長石哲元:無人機表演不再單純比拼數量,海外市場前景更廣闊

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17 16:10:23

低空經濟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無人機集群表演盈利模式清晰。千機科技集團董事長石哲元表示,技術突破后,單純追求無人機數量無意義,未來競爭在于技術研發等更深層次。他還稱,創業初期政策協調是最大挑戰,如今行業獲大量支持。此外,他認為海外市場空間廣闊,海外客戶更重藝術表現力,中國企業應敢于“走出去”。

每經記者|黃婉銀    每經編輯|陳俊杰    

低空經濟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獲“新興戰略產業”頂層定位后,其正式從試點探索邁入政策驅動、全域開放的規模化發展新階段。

其中,無人機集群表演憑“科技+藝術+文化”屬性走出差異化路徑,這也是低空經濟目前盈利模式最清晰的版圖之一。

然而,隨著入局者增多,行業競爭也日趨激烈,不斷有無人機表演公司刷新數量的吉尼斯紀錄。面對同行間一度陷入的“比拼數量”的“內卷”態勢,千機科技集團創始人、董事長石哲元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時給出了不同的答案:“當技術瓶頸被突破后,單純追求數量已變得毫無意義。”在他看來,未來真正的競爭將轉向技術研發、飛行效率、內容創意和藝術表現力等更深層次的維度。

同時,中國企業要敢于走出去,海外市場前景和空間更加廣闊,只要有核心技術和競爭力,就不用怕國際競爭,而應該抓住機會做好全球布局、推動全球化發展。

受訪者供圖

當技術瓶頸被突破比數量反而是內耗

NBD:2016年,公司當時是出于怎樣的考量選擇低空經濟這個賽道?為何成立之初就選定無人機編隊表演這個細分領域?

石哲元:無人機最初其實是以軍用為主,我一直關注軍民融合領域,思考有哪些技術可以服務于社會和民用。2016年,我們提出了要做無人機集群表演,以此切入了“低空+文旅”這個賽道。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很好的賽道。因為低空文旅具備清晰的商業價值,能夠滿足政府、企業、景區乃至個人的多元化需求。無人機發展多年,但真正具備商業價值、能脫離政府補貼實現盈利的方向并不多,而低空文旅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國內的競爭,主要是幾家本土企業之間的比拼,大家比創意、比硬件,也比應用場景的拓展,我覺得這是良性發展的好現象。而且不止局限在國內,現在國內做無人機表演的企業大多已經走出國門,我們也是較早布局海外市場的團隊之一。

NBD:最開始切入無人機表演時,遇到了哪些挑戰和困難?

石哲元:創業初期遇到的困難非常多,對我而言,最大的挑戰在于當時低空領域的政策與審批尚未完善。要知道,中國低空經濟相關政策是這兩年才逐步在各城市推進開放與規范化的,深圳作為全國低空開放示范城市,發展得尤為出色,很多城市其實都還在 “摸著石頭過河”。

剛創立時,最棘手的就是政策層面的協調問題。要做無人機表演,必須合規申報,流程遠比想象中復雜——不僅要向部隊、民航申請空域,還得對接政府多個部門,每一步都要反復溝通。

不過這幾年情況有了根本性轉變:國家將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使其成為新興戰略產業,各地政府也紛紛將低空經濟視作拉動經濟的重要抓手,我們這個行業因此獲得了大量支持。現在很多城市都主動敞開懷抱,以前是我們主動找政府 “求審批”,現在變成政府提供 “一條龍服務” 吸引我們,這些都非常有利于推動整個行業發展,讓行業環境越來越好。

NBD:現在無論是低空經濟還是無人機集群表演,競爭都日趨激烈,會不會擔心市場不僅“卷數量”還會“卷價格”?

石哲元:我相信未來行業前景會很好,但這個行業不是誰都能做,需要長期深耕。我覺得行業內有兩三家、三四家企業形成合理競爭,反而能推動大家提升藝術展現能力和運營效率,這種競爭是合理且必要的。

至于單純比拼無人機數量,我覺得沒什么意義,對行業內人來說這就是個數學問題——我們的系統能控制6萬多架無人機,想飛多少只是看實際擺出多少而已。在技術沒突破前,數量競爭有戰略意義,比如我們首次打破了英特爾的100架無人機的紀錄,完成首次千架飛行。

當技術壁壘被成功攻克,單純堆砌飛行設備的數量便失去了價值——既然“大家都能飛”,一味比拼數量只會陷入無意義的內耗。在我看來,行業的真正出路在于深度挖掘多元應用場景、顯著延長續航時長、持續提升運行效能,以此豐富空中展演的內涵,推動科技與文化藝術的深度融合,而非拘泥于簡單的數量競賽。

盈利方面,其實隨著參與表演的無人機數量增加,生產研發成本在不斷降低,編程響應速度、監管運營效率也在持續提升;而且機體數量越多,分攤到單次的運輸成本也越低,整體成本是不斷下降的。

目前國內無人機秀的單場平均費用約30萬元,海外市場因為潛力更好,單場表演費用可達到百萬元級別。我們的核心方向始終聚焦在行業高端項目,報價也相應處于行業中偏高水平。

而且,隨著集群規模擴大、城市需求增多,我們會把業務模式從單純服務轉向“硬件銷售+服務”。這也是我們提出“低空新基建” 的原因之一:如果政府或城市覺得單次表演成本高,但一年需要上百場表演,那不如直接購買一套設備——現在我們一套設備的價格大概幾百萬元,分攤到100次表演里,成本就很低了。

海外市場對價格不敏感,更應該“走出去”

NBD:公司很早就開始布局海外市場,目前海外業務占比已達到一半以上。相比國內,海外客戶更看重什么?

石哲元:我們很早就制定了出海計劃,早在2020年就已經啟動了。一方面是想把無人機集群表演這種優質技術和創意帶向國際——很多外國人來中國看到后都覺得新鮮;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過它傳播中國文化。

目前我們的海外業務占比已經接近國內,未來很可能會超過國內。國內市場因為參與者增多,價格逐漸走低,這是市場發展的正常現象,海外市場的空間顯然更廣闊。我始終認為,中國企業只要有核心技術和競爭力,就不怕走出去,就應該布局全球化——全球市場才是優秀企業的終極賽場,只局限在某一城市、某一省份或某一國家的企業,往往缺乏全球戰略眼光。

在海外市場中,客戶的考量維度與國內存在顯著差異——他們會更聚焦于藝術的表現力與視覺呈現的極致效果,通常不會單純以價格作為決策依據。而在國內“價格戰”顯然更為普遍,許多客戶傾向于追求所謂的“性價比”,而忽略了質量和效果。

NBD:“空域造景”的概念與“低空新基建”,這二者有什么區別?

石哲元:“空域造景”是我們早期的超前想法,當時我們將低空視作一張畫布,無人機是畫筆。而“低空新基建”是隨著中國低空經濟的發展和加速應運而生的。如今,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日益豐富,很多城市都在大力發展低空經濟,無人機集群表演已經成為城市推廣形象、招商引資、發展大文旅的剛需。

低空是每個地方都具備的空間,既然已經開放,就應該充分利用,服務社會、服務百姓,因此無人機集群表演也從“特色項目”變成了“剛需”。它不再是一種偶發的藝術形式,而是像公路、鐵路一樣,成為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

從制作過程和打造模式上來看,無人機集群表演也符合“新基建”。一方面,無人機集群表演一直在持續向更智能、更高效、編程更簡約、更中央化的方向發展,過程更標準化、更有效率。另一方面,還可以將無人機表演的起降點設為固定場景,實現自動起降、自動開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無人機 經濟 科技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一本到国产在线精品国内 | 亚洲日韩人人爽 |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在线 | 日本一区二区久久 | 中文字幕在线乱码页 | 五月婷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