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市融媒體中心 2025-10-17 20:15:11
“川超”四輪戰罷,自貢燈城燊龍隊2勝2平積8分,繼續領跑川南賽區積分榜,被球迷和網友稱為“川南霸王龍”。本地球市持續火爆,兩萬多張主場比賽球票瞬間“秒空”;一夜之間,自貢足球以前所未有的熱度闖進人們視野,背后鮮為人知的是這片熱土上一代又一代足球人默默付出、薪火相傳。
41號朱濤、5號楊航、6號袁政涵、23號鄒睿……這些響徹自貢南湖體育中心夜空的名字,都曾在自貢市蜀光中學的花名冊上。而自貢燈城燊龍隊50人大名單中,來自該校的球員達到了40人,占比之高在川超21支球隊中絕無僅有。幾位自貢資深足球人士均表示,自貢足球發展史,幾乎等同于自貢市蜀光中學的百年校史。
一支源自“南開”的足球強隊
時間回到今年國慶節當日,川超第二輪,自貢隊主場迎戰內江隊,南湖體育中心周邊道路實現交通管制,沒搶到球票的觀眾不約而同聚集在場外大屏幕下,將這里變為同樣火熱的“場外看臺”。
比賽開始前,面對挾首輪3比0大勝資陽隊余威而來的對手,多數觀眾內心難免忐忑。一位端坐家中、耄耋之年的老人,在聽聞球隊班底來自蜀光中學后云淡風輕地說了一句:“穩當得很,自貢隊打哪個都不虛!”比賽結果正如老人所料,自貢隊波瀾不驚4比0大勝內江隊。
自貢燈城燊龍隊合影
老人名叫陳德立,出生于1940年,為自貢市蜀光中學高57級校友。陳德立從小喜歡就踢足球,高中一年級加入蜀光中學校足球隊,高二成為自貢市足球代表隊主力球員。
在年輕時的陳德立看來加入球隊“好處多多”,除了第一次穿上正規球鞋以及擁有一件嶄新的球衣之外,每周末為期半天的集中訓練結束后,每名球員還能領到2角5分錢補助。他告訴記者,隊員們領到錢后會到餐館打平伙,餐桌上有魚有肉,大家歡喜得不得了!
至于比賽成績,陳德立稱自貢隊與川內球隊交手鮮有敗績,印象里唯一一次輸球是1957年夏天,在慶祝檀木林體育場落成舉行的比賽中,以0比1敗給了四川省隊。
陳德立(前排居中)隨甘肅隊在北京先農壇集訓期間和國家隊部分球員的合影
“如果說蜀光中學是自貢足球發展的搖籃,埋下了這顆種子的則是天津南開。”在陳德立心中,1938年堪稱是自貢足球“元年”,那一年由富榮兩場井灶行商集資、于1924年創辦的自貢私立初級中學更名為自貢市蜀光中學,加入了“南開”系。
中國著名教育家、天津南開系列學校創建人張伯苓將南開重視體育的辦學理念融入蜀光,建設了包括標準足球場、風雨操場、游泳池在內的各項體育設施,聘請了優秀的體育教師,點燃了自貢足球的火種。其中蜀光中學第一代足球教練、畢業于西北聯合大學物理系的劉世藩日后成了新中國運動生物力學奠基人,并著有《運動生物力學》一書。
1957年,陳德立高中畢業考入蘭州大學化學系,其憑借出色的球技,很快成為蘭州大學校隊及蘭州市足球隊核心球員。1959年首屆全運會在北京舉行,身披6號戰袍的他以甘肅省足球代表隊隊長身份登場。
通過高考和加入專業球隊,陳德立和他的隊友們把這顆由天津南開播下的足球種子從自貢又散布到了全國各地。其中隊友王亮在擔任大連體校教練期間,就帶出了遲尚斌等足壇名將。
如今陳德立因身體原因離球場漸遠,但他仍然通過手機和電視關注正在進行的川超比賽,以及自貢隊在賽場上的表現。他預測不出意外的話,自貢隊可進前三。
“不重視體育的校長不是好校長”
李英華是“百年蜀光”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來自齊魯大地的他,在這片土地上已扎根60年。
“我是1965年9月6號來到蜀光中學的,到達學校的時間是下午5點半,當時太陽還沒落山,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李英華記得當天老校工拉著架子車,到沙灣飯店接他到學校報到時的情形,自己的全部家當只有一床被子、一箱書。
李英華從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后,既可以選擇留在上海,也可以選擇回到家鄉,在校期間就參與教材編撰的他還有機會分配到首都北京。最終在“支援三線建設”感召下,李英華主動要求來到陌生的自貢。
從語文老師、教導主任、副校長到1985年擔任校長至2003年正式退休,李英華帶出過全省文、理科狀元,其中高88級有5人考入北大、8人考入清華,高95級考入重點大學的人數達到了207人,高居全省(包括重慶)前三,甚至把大名鼎鼎的成都七中都甩在了身后。
李英華校長(左三)在蜀光中學校門前
“不重視體育的校長不是好校長。”李英華表示自己延續了南開培養有愛國心、有集體主義思想、身體強壯學生的辦學理念。李英華稱學校從未出現體育課被文化課占用的情況,下午4點半放學鈴聲一響,體育老師就進到教學樓,吹著哨子把學生往操場上“趕”。李英華上任后先后對學校游泳池進行了三次改造,每年“六一”一過學生的體育課就從操場搬到了游泳池上,以期達到“每個學生都會游泳”的目標。
李英華進入蜀光中學的前后,正好趕上了學校男子足球隊在四川省中學生“三好杯”足球比賽上豪取三連冠(1964年、1965年和1966年)。他曾經和學校教職員工一起,在檀木林體育場為球隊1比0戰勝前來挑戰的重慶隊加油。擔任學校校長后,李英華仍然常隨球隊外出參加比賽。
四川省“三好杯”三連冠時期球隊合影
李英華認為“學習好”和“踢好球”并不沖突。絕大多數球員的文化課并沒有因踢球而拉下,這也使得他們往往還沒畢業就成了各大高校的香餑餑,曾經出現6名球員被西南財經大學“打包”錄取的現象。
如今84歲高齡的李英華仍居住在學校旁邊的家屬樓,腿腳不便的他有時到學校操場散步,看見學生們有的在跑、有的在跳、有的在踢球,個個生龍活虎,覺得自己也變年輕了。
蜀光學子在訓練中
川超“燃”了,眾人拾柴火焰高
“我是李英華校長招進學校的,到現在正好30年。”川超第四輪自貢隊主場迎戰資陽隊比賽前夕,自貢市男足項目負責人、自貢燈城燊龍隊教練組成員龍開春接受自貢融媒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至今牢記李英華對他說的那句話:“今后你就扎扎實實干足球,不要半途而廢。”
龍開春不負老校長所托,2016、2017、2018連續三年帶領蜀光足球小將們以冠軍種子隊(在全省校園足球冠軍總決賽中獲得總冠軍或亞軍)身份獲得參加全國總決賽的資格,并獲得全國第八名的好成績。在2022年舉行的首屆四川“三大球”城市聯賽中,以蜀光中學球員為班底的自貢隊在川南賽區五戰全勝,在交叉賽中躋身全省前三。今年9月,自貢市“貢嘎杯”足球賽落幕,蜀光中學初中、高中足球隊再次以全勝戰績獲得兩組別冠軍。
2017年,蜀光高中足球隊在全省校園足球冠軍總決賽中擊敗成都,獲得總冠軍。
“近百年來,球隊從未解散,訓練從沒停止,大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足球早已深植腳下這片土地,融入了蜀光學子的血液”龍開春表示,蜀光中學之所以能成為自貢足球人才的搖籃,在于校園足球文化的薪火相傳,這就像一家百年老店的使命和責任,要讓從這里走出去的球員遍布全國各地。如今不但省內各業余足球隊有蜀光球員的身影,全國各地的同屆畢業生還紛紛成立了校友隊。其中由蜀光中學“老三屆”畢業生組成的校友足球隊,平均年齡已超過70歲,仍然堅持定期訓練和外出參加比賽。
“第一個球是蜀光中學教師曾勇助攻、袁政涵頭球頂進去的,朱濤制造了一個點球、踢進一個任意球……”龍開春扳起指頭細數自貢隊對內江隊比賽,4個進球都和蜀光籍球員有關。據悉,11名首發球員蜀光籍球員占到了8名,球隊50人大名單當中蜀光籍球員達到40人,其中包括在校生4人、教師2人。
龍開春(中)指導球員訓練
川超四輪戰罷,自貢隊核心球員無疑為41號朱濤。在對陣內江隊時,他的一腳“圓月彎刀”世界波進球技驚四座。
“在蜀光的時候朱濤比同齡人要矮上一大截,身材瘦小,我一只手都提得起來!”龍開春表示當時多數人不看好朱濤,通過一段時間觀察他發現男孩腳下有活,也很有潛力,但缺乏自信。于是便對癥下藥,在朱濤上初中二年級時就帶他參加了全省五人制足球超級組(由高中學生組成)比賽,哪怕朱濤一場比賽錯失5次單刀球機會,依然堅定地派他上場。
經歷磨練的朱濤最終快速成長為“大殺四方”的綠茵飛俠,考入成都體育學院后,連續獲得兩屆全省大學生足球聯賽足球先生,成為川內足球界無人不知“民間球王”。
一支球隊能走多遠,取決于這座城市足球底蘊有多深。
自貢球迷為燈城燊龍隊助威
“當年的甲A賽場也不過如此,我沒想到還能等到這一天……”感受到川超迅猛掀起的足球熱潮,龍開春禁不住熱淚盈眶。他表示在場上踢球的有學生、有教師、有警察、有裝修工人,他們有可能是你工作中遇到的人,也有可能是和你居住在同一小區的鄰居;不但球迷的激情被點燃,就連不懂足球規則的市民也來“湊熱鬧”,為家鄉球隊加油助威,充分體現了足球的魅力。
川超這把“火”燃起來了。龍開春希望川超以及被川超點燃的激情一直堅持下去,一年、兩年、十年直至自己的有生之年甚至是下一代,那么受益的肯定是中國足球。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