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9 15:36:23
每經記者|李蕾 每經編輯|趙云
公募基金三季報披露完成,公募行業的相關數據也隨之出爐。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市場共有13302只公募基金產品,總規模突破35萬億元,達到35.85萬億元。與二季度末相比,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分別增長了1.09萬億元、5938.07億元和4354.44億元,成為三季度基金規模增長的主力軍。其中被動指數基金單季度增長了驚人的9471.26億元,總規模也達到4.5萬億元,成為規模增加最多的產品類型。
而從基金管理人的角度來看,截至三季度末“萬億俱樂部”成員增加至9家,其中規模超過2萬億元的仍然是易方達基金和華夏基金。指數基金,尤其是ETF產品,依然是管理人規模增長的“利器”,有公司三季度ETF增長近2000億元。另外,由于三季度市場的良好表現,不少公司的主動權益類產品在三季度迎來了明顯增長。
據Wind數據,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市場共有13302只公募基金產品,總規模35.85萬億元,相比二季度末增長了2.12萬億元,依舊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

從不同類型的產品情況來看,由于三季度A股市場“慢牛”延續,主動權益產品表現良好,也獲得了資金的持續流入。
增長最多的是股票型基金,單季度規模增加破萬億,達到1.09萬億元;其次是混合型基金,也久違地出現了顯著增長,相比二季度末規模增長5938.07億元;另外,貨幣基金三季度也環比增加4354.44億元,增長超過千億元的還有QDII基金,環比增加了1817.78億元。
也有基金在三季度出現了規模縮水,那就是債券型基金,單季度縮水了2417.06億元。
再來看看細分領域產品的規模變動情況。增長最多的是被動指數型基金,三季度大漲9471.26億元,成為公募基金總體增長的“半壁江山”。
其次是二級債基,在三季度迎來了一波爆發,環比增加了5008.61億元,增長可觀。
另外由于三季度A股市場的持續上漲,偏股混合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等主動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增長都超過千億元,分別環比增加了4322.73億元、1466.35億元,普通股票型基金增長也達到977.80億元。環比增長超過千億元的還有國際(QDII)股票型基金,三季度增加了1559.22億元。
看完了行業整體情況,我們再來看看不同基金管理人的規模排名。
首先從總規模前十的公司來看,變動并不大。截至三季度末,共有9家公司總規模超過萬億元,“萬億俱樂部”成員又增加了一名。
排在前四名的依然是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廣發基金和南方基金,管理總規模分別為2.39萬億元、2.15萬億元、1.54萬億元和1.43萬億元。但第五名和第六名互換了位置,富國基金以1.32萬億元的總規模躋身前五行列,天弘基金則環比下降一名、以1.26萬億元排在第六位。
從第七到第十位座次不變,但匯添富基金在三季度末規模也突破萬億元大關、達到1.07萬億元,成為“萬億俱樂部”的一員。

從單季度規模增長情況來看,三季度共有5家公司規模增加超過千億元,分別為易方達基金(增長3407.57億元)、富國基金(1628.24億元)、華夏基金(1260.66億元)、景順長城基金(1056.20億元)和中歐基金(1023.97億元),環比漲幅幾乎都達到兩位數。
如果要從漲幅來看,多家中小公司在三季度實現了規模的翻倍。例如北信瑞豐基金三季度規模激增668.34%,最新規模達到207.90億元,創下該公司成立以來的新紀錄。這一變化主要歸功于北信瑞豐鼎盛中短債基金,三季度該基金規模由之前的不足2000萬元一舉躍升至171.15億元,增長令人咋舌。
另外,還有紅塔紅土基金、明亞基金、興合基金等多家公司三季度也實現了規模的翻倍。
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共有58家公司出現了規模環比下滑的情況,占全市場公募持牌機構總數的近36%,其中多數都是中小基金公司。規模減少最多的是興業基金,環比下降307.66億元;另外國壽安保基金、浦銀安盛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國投瑞銀基金等多家公司環比減少也超過百億元。
再來看非貨基規模的情況,座次相比二季度末有比較大的變化。

非貨基前三強依然是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和廣發基金,最新規模分別為1.67萬億元、1.42萬億元和9213.62億元,相比二季度末分別增長了2586.05億元、1718.87億元和850.87億元,依然保持了穩定的增長速度。
富國基金相比二季度末也增長超過千億元,排名升至第四位;南方基金、華泰柏瑞基金也均上升一位,目前分別排在第五和第七名;景順長城基金新進非貨基前十的行列。同時,嘉實基金由二季度末的第四名來到第六名,博時基金也下滑一位到第八名,招商基金則從第十位降至第十一位。
從各家基金管理人的規模增長情況來看,指數基金儼然成為增長“利器”,其中ETF的增長速度已經成為決定基金公司規模座次的一項重要因素。
舉個例子,三季度有兩家公司ETF規模增長超過1000億元,分別是易方達基金和華夏基金,前者環比增加已經接近2000億元。
而在三季度,這兩家公司的總規模分別增加了3407.57億元和1260.66億元,可以看出ETF為公司規模增長立下了“汗馬功勞”。
除此之外,綜觀ETF規模增長前十位的公司,可以發現除了極個別管理人,其他公司規模增長都是主要倚仗ETF的增量。“得ETF者得天下”,這些數據也很好地體現了ETF業務對于基金公司的重要性。

三季度ETF規模增長排名前十公司(數據來自Wind)
當然,除了以ETF為代表的指數基金,三季度主動權益基金規模也迎來大幅回暖。
以混合型基金為例,根據每經記者的統計,三季度共有16家公司的混合型基金規模增長超過百億元。其中中歐基金以527.61億元的增長排在第一位,永贏基金(492.13億元)第二,易方達基金(33.93億元)名列第三。另外還有部分公司雖然整體規模不大,但混合型基金環比也出現了大幅甚至翻倍增長。
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的增長,一方面源于三季度業績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資金持續流入的結果,顯示出權益市場的向好和投資者情緒的持續回暖。

三季度混合型基金規模增長排名前十公司(數據來自Wind)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