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1 15:21:37
每經記者|肖芮冬 每經編輯|趙云
11月11日,市場全天震蕩調整,三大指數高開低走。截至收盤,滬指跌0.39%,深成指跌1.03%,創業板指跌1.4%。
板塊方面,培育鉆石、乳業、光伏設備等板塊漲幅居前,海南、軟件開發、CPO等板塊跌幅居前。
市場漲跌家數大致持平。滬深兩市成交額不足2萬億元,較上一個交易日縮量1809億元。
昨天午后拉升的上證指數,今早開在4023.88點,似乎即將突破10月30日的前高(4025.7點)。
但事與愿違,在開盤第1分鐘短暫摸到4024.94點后,“高開低走”的戲碼再度上演,甚至打響了4000點保衛戰。

這是A股的問題嗎?是,也不是。
從量能預測值來看,原本應該放量突破的開盤時段,相較昨天一直在縮量,提示更多市場參與者無意在今天發起攻勢。

但實際上,放眼亞太地區,今天各地股市基本都在“高開低走”,這就不得不讓我們找找別的原因了。
Wind數據顯示,受昨晚美股大漲刺激,亞太市場早間顯著高開,但隨即出現不同程度的跳水。



何種因素能夠一次影響多個市場呢?
有分析認為,主要是美國政府“停擺”一事雖有進展,卻引發新的擔憂。比如,美元指數走強預期還在增加(即吸引資金流出其他市場、流入美股)。
當地時間10日晚,美國國會參議院正式通過一項聯邦政府臨時撥款法案。這一法案根據眾議院此前通過的版本修訂而成,經參議院通過后,仍需眾議院批準并送交總統簽署,方能最終化解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僵局。據悉,該法案將移交由共和黨領導的眾議院審議,最快將于周三進行最終表決,隨后呈遞至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
市場的主要擔憂,在于美國政府重新開放后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
富國銀行策略師表示,投資者首先將看到9月份已完成調查但尚未發布的數據,但要獲得更多最新數字可能還需等待更久。
摩根士丹利稱,經濟數據的缺失可能掩蓋了招聘活動結構性放緩的信號,這反而利好美元。政府關門期間,美元實現了年內第二好單月表現。
稍早時候,美聯儲理事米蘭表示,為防止未來美國經濟走弱,他支持進一步降息。米蘭堅持認為,應當比傳統每次25個基點的降息節奏更快。他像此前兩次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一樣,再次主張降息50個基點,同時也表示,至少應進行25個基點的降息。
與指數走勢相仿,今天A股“高開低走”最明顯的,當屬AI硬件方向。

或者說,該方向下權重股的意外走弱,也促成了雙創指數高開低走。畢竟,今天A股漲跌家數大致持平,領漲的光伏、儲能板塊并沒有出現類似走勢。

分析認為,以CPO板塊為代表,算力硬件股可能面臨兩方面消極因素。
一是,市場對美股AI領域泡沫化的擔憂仍在持續,也令A股的“映射”板塊承壓。
當地時間11月11日,以預測2008年金融危機而聞名的“大空頭”Michael Burry在其社交平臺發帖稱,科技巨頭通過延長資產的“有效使用壽命”來低估折舊,從而人為地抬高收益。他估計從2026年到2028年,大型科技公司將因低估折舊而虛增1760億美元的利潤。
Burry承諾將在11月25日披露更多細節。他特別指出,到2028年,甲骨文的利潤可能被夸大26.9%,而Meta的利潤可能被夸大20.8%。
此前,他曾披露持有英偉達和Palantir看跌期權,引發市場對其看空AI行業立場的關注。
二是,國內市場的機構資金,近期可能存在漂移風格修正的需求,從而引發一定震蕩。此前,一些基金向熱門板塊調倉、并出現“貨不對板”的情況,有望得到明顯修正。
據《每日經濟新聞》昨日報道,為進一步規范公募基金的主題投資風格管理,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起草了《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主題投資風格管理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向各家基金管理人征求意見。
該指引共有六章二十九條,主要對主題投資基金的名稱、基金合同、風格庫、投資方向,基金管理人的投資風格管理規范,以及基金托管人的投資風格監督規范等作出了明確規定,例如要求主題投資基金不得出現名實不符的情形,將嚴重偏離投資方向、投資集中度過高的情形納入負面考核指標等。
今日板塊漲幅榜上,除了近期反復活躍的光伏方向,還出現了一個相對小眾的題材——培育鉆石,板塊收盤漲幅超6%。

實際上,這仍是圍繞AI敘事,被發掘出的支線機會。
據了解,培育鉆石產業的需求主要來自消費市場和工業市場,而近期的催化來自工業市場。
據西安電子科技大學11月6日報道,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郝躍團隊在《自然-通訊》發表研究成果,利用培育鉆石工業金剛石成功解決氧化鎵芯片散熱難題,顯著提升半導體器件性能,引發市場對培育鉆石在高端芯片制造中替代價值的重估。
此外,11月7日,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公告,經批準,自即日起至2026年11月10日,商務部、海關總署公告2025年第55號、56號、57號、58號,及商務部公告2025年第61號、62號暫停實施。相關公告涉及超硬材料等相關物項。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35437288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