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調唱戲溫和收場 “渝十條”成樓市調控轉折樣本?
2010-05-25 01:17:02
每經記者 張敏 發自北京
“特別房產消費稅”最終未能出現在5月21日出臺的“渝十條”中。
從3月24日傳出重慶將開征“特別房產消費稅”以來的短短兩個月間,“國十條”和更加嚴厲的“京十條”陸續出臺,促使市場成交量幾遭“腰斬”,房價走勢趨穩。
同時,在市場傳言愈演愈烈時,關于“上海即將開征房產稅”的消息被高層斷然否認。多數業內人士認為,在處于政策效果觀察期的未來兩三個月間,中央不會有更嚴厲的調控措施出臺。
從高調宣稱將開征“特別房產稅”到“渝十條”的溫和收場,重慶的做法是否會成樓市調控轉折的樣本?
北京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陳國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即將出臺的“地方版”調控政策中,多數會在“國十條”的基礎上“做減法”。
二三線城市房價平穩
“‘國十條’的目的是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重慶并不在其中?!敝袊笖笛芯吭何髂戏衷嚎偨浝硗粲孪颉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弑硎?。
汪勇表示,目前重慶市區的房價僅為4000~5000千元/平方米,且從去年以來,房價漲幅緩慢。即使在4月17日“國十條”出臺后的一個月間,重慶市的房價和成交量也沒有明顯變化。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重慶市的房價環比漲幅為0.5%,遠低于1.4%的全國平均水平,而同期,京、滬兩個一線城市的房價環比漲幅分別為2.6%和1.1%。
數據還顯示,今年以來,重慶市的商品房成交量維持在每天450套至600套之間,盡管略低于去年底的成交水平,但仍維持在相對高位。
汪勇表示,重慶的市場供應充足,且外來的投資性需求較少,主要以本地需求為主,因此重慶市的房價一直處在相對較低的水平。
根據媒體報道,重慶市國土房管局的相關負責人近期表示,國家新政發布以來,重慶樓市運行已出現了積極的變化,新政“抑投機、遏房價”的成效初顯。
根據已經披露的 “特別房產消費稅”征收方案,該稅種的征稅對象為“單套商品房價超過300萬元、房價相當于市場均價3到5倍”的房屋。
汪勇認為,這類房源本來就很少,且按照目前供需平衡的市場狀況,重慶沒有必要開征“特別房產消費稅”。
北京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陳國強向每經記者表示,重慶的市場狀況是多數二、三線城市和西部城市的縮影。他表示,如果這些城市能夠嚴格執行現有政策,足以遏制房價上漲的勢頭,沒有必要出臺稅收政策。
地方版調控多數做“減法”
與浙江省已經出臺的房地產調控政策類似,“渝十條”的政策著力點主要集中在在增加保障房供應、嚴控大套型商品房建設、提高多套房貸款利率、整頓市場秩序等方面。
重慶市國土房管局還表示,將嚴格執行“國十條”,即對貸款購買首套自住房的家庭,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對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貸款利率不低于基準利率的1.1倍;對貸款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貸款首付款比例和貸款利率大幅度提高。
與此前北京出臺的“同一家庭限購一套住房”相比,“渝十條”顯然溫和很多。同樣地,浙江、青島出臺的調控新政,也顯得較為溫和。
陳國強表示,由于住建部并未界定“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因此除個別東部城市外,多數城市未來出臺“地方版”調控政策時,會在“國十條”的基礎上“做減法”。
他認為,由于政策效果已經十分明顯,從中央的層面看,未來不大可能有更嚴厲的政策出臺。
而外界所認為的 “更嚴厲政策”,主要是指千呼萬喚中的“房產稅”。
針對上海即將開征房產稅的傳言,據媒體報道,國稅總局新聞處處長牛新文近日表示,地方政府無權出臺房產稅。國家發改委產業研究所所長助理黃漢權17日也對媒體表示:“三年之內免談房產稅”。
陳國強表示,盡管不排除房產稅未來有出臺的可能,但近期國家將不會有“重磅政策”出臺。多數業內人士也認為,在經歷近一個月來的市場劇變后,房地產調控政策很可能走向“軟著陸”。
相關新聞
發改委:“三年內免談房產稅”嚴重失實
每經記者 宛霞 發自北京
針對近期媒體報道“房產稅三年內不會出臺”的說法,昨日(5月24日)國家發改委辟謠稱其研究所研究人員的講話不代表發改委官方立場,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孔涇源也沒有就房地產問題對外發表相關言論并接受媒體采訪。
5月17日,有媒體報道稱國家發改委產業研究所所長助理黃漢權接受采訪時表示:三年之內免談房產稅。該報道見報后被社會廣泛關注,甚至引發了對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走向的疑問。
發展改革委有關部門表示,產業研究所屬于研究機構,其研究人員所發表的意見只是個人觀點,上述有關房產稅的言論“內容嚴重失實,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該媒體還就房地產問題報道了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孔涇源的講話。對此,發展改革委有關部門表示,孔涇源司長并沒有接受這家媒體采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