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機構

每經網首頁 > 機構 > 正文

央行主推金融IC卡 中行加快布局

2012-07-04 01:20:0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寒 發自江蘇    

每經記者 張寒 發自江蘇

目前中國的銀行卡產業正在進行從磁條向芯片的升級,金融IC卡逐漸成為銀行卡發展的新趨勢。

央行對金融IC卡產業的發展非常重視。6月21日,央行行長助理李東榮在出席全國金融IC卡工作座談會上透露,各主要商業銀行已開始發行金融IC卡并逐步擴大應用領域。受理環境方面,POS改造基本完成,ATM改造進程過半。

國內外芯片卡標準不同

金融IC卡又稱為芯片銀行卡,是以芯片作為介質的銀行卡。芯片卡容量大,可以存儲密鑰、數字證書、指紋等信息,其工作原理類似于微型計算機,能夠同時處理多種功能,對持卡人而言更加便利。

據悉,我國銀行磁條卡向IC卡的遷移工作,全面啟動于2011年3月。根據計劃,2013年1月1日起,全國性商業銀行均應開始發行金融IC卡。2013年起實現所有受理銀行卡的聯網通用終端都能夠受理金融IC卡。

目前市場上有兩種芯片卡標準,一種是國外應用較多的EMV標準,一種是中國采用的人民銀行PBOC2.0標準,亦即“中國EMV標準”。

中行江蘇省分行銀行卡部總經理魏銓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于國內外的銀行卡組織采納了不同的金融IC卡標準,因此只有PBOC標準的金融IC卡才能在中國國內刷卡機上使用,而消費者到歐美地區購物往往只能使用國際EMV標準的芯片卡。

魏銓表示,中國計劃到2015年停止發行磁條卡,但是據他估計,2015年之后將進入兩種卡并行使用的階段,完全停止磁條卡的使用還需要再過5~10年的時間。

他同時指出:“金融IC卡不僅能夠有效防范個人刷卡風險,而且可以解放企業園區消費支付運營壓力、節約企業成本和費用投入。比如中行與華為等公司合作發行的PBOC2.0標準企業園區IC卡,可以為工業園區打造整套的園區消費解決方案。”

電子渠道拓寬銀行業服務渠道

近幾年,網銀、手機銀行等電子銀行業務興起。在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電子銀行的定位正在從銀行輔助渠道向新的銀行經營模式轉型,并借助電子銀行服務推動“智能網點”的發展。

中行江蘇省分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朱國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該行個人電子渠道替代率為60%,而且自助業務筆數占所有交易筆數的比例在逐年增加,涵蓋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家居銀行等方面。

近年來,智能手機的普及帶動新的移動互聯網浪潮,而其中基于手機等移動終端的支付方式變革是核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面對手機支付的產業機遇,中國銀行與中國電信聯手,推出加載電子現金應用的手機支付產品,以及推進一種新型手機支付模式的開發與試點推廣工作,以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 久久精品最新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 | 亚洲AV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 亚洲成AV人的天堂 |